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在2018年“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就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护士队伍蓬勃发展 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会上,焦雅辉指出,今年是《护士条例》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每千人口护士数从1.25提升到了2.74;全国的医护比达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2017年,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4,二级医院达到1:1.46。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接近80万。据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7%。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79名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还有很多护士获得白求恩奖章、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护士工作积极性。到2017年底,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实现了三级医院全覆盖,近90%的二级医院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以上海市为例,已培养各类临床专科护理骨干近1.2万名,近5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选送护理人员出国、出境培训超过1万人次,所有二、三级医院均已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表示,目前上海市注册护士已达到8.4万人,每千人口护士为3.47,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为1:1.2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已占注册护士总数的83.54%。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在介绍协和医院的护理工作情况时称,协和医院在2010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2011年实现了优质护理100%病房全覆盖,2012年实现了病房、门诊、辅助科室全院覆盖。目前,协和医院拥有护士1086人,其中一线护士占比98.3%。
护理内涵更丰富 护理质量更优化
焦雅辉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一步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继续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出台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原则,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加大护理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进护理事业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树立涌现出来的护理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吴欣娟介绍,协和医院为持续优化护理质量,做到了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确保护理质量安全;以专科建设为重点,打造卓越护理品质;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共识,带动全国护理品质的提升。病房、手术室等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患间建立一对一关系,实现病人从入院、住院、手术、出院的全流程、无缝隙护理。同时,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全国的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国培养800余名进修护士,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产业 解决“谁来照顾”的问题
“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亿,65岁以上老年人1.6亿,其中还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焦雅辉在会上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研究老年人最急需的医疗照护相关政策,以解决“谁来照顾”、“照顾谁”、“在哪里照顾”、“谁来出钱照顾”几大问题。
焦雅辉认为,从我国国情看,机构护理不是主要方向,照护的主体应该是社区和家庭。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已由人社部门牵头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此外,中国还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筹资来源。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开发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和照护的保险产品,进而发挥一些补充作用。
作为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闻大翔就上海市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工作情况做出总结:一要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对现有的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床位逐步转型为护理床位。上海要求各区综合性医院设置不少于平均50张的老年护理床位,对于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区综合性医院,通过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兴办老年护理机构,鼓励多元化发展护理站。
二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2017年底,上海依据评估标准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估8万余例,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