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珍惜盘中餐,食育须跟上(民生视线·“爱物节用,生活更美好”③)
“吃”进课堂, “食育”增益孩子身心
盛夏,走进山东271教育集团所属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学楼顶上一垄垄小麦随风摆动,楼下菜地里一畦畦茄子、黄瓜等蔬菜惹人喜爱。校长介绍说,种植这些作物既不是为了美化校园,也不是为了经营销售,而是专门为学生开展食育课程提供实践场所。可别小看了这些种植园,单是为了做好防水排涝、雨水收集和灌溉,建筑成本就增加了不少。
山东271教育集团在山东、云南、福建、江苏等地拥有10多所学校,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程教育。总校长赵丰平告诉记者,学校开设食育课程的效果十分明显,以有7000多名学生的山东昌乐二中为例,学校每餐饭后剩余食品垃圾逐渐减少,泔水从原来的每天20桶减至现在不到4桶。
赵丰平认为,浪费物品、奢侈攀比,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未来发展。树立“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念,要从娃娃抓起。培育节俭美德应从食育突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离学生们的生活最近,而生活就是教育本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一直关注如何减少食物浪费问题。他认为,所谓“食育”,就是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告诉孩子们吃什么、为什么吃、如何吃;就是从幼儿期起,进行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人格培养上。他介绍,“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提出。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认识、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教育,培养国民终身健康的身心。
成升魁对国内近年兴起食育实践活动感到欣慰。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开展了“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干预策略研究”,提出要开展营养教育、膳食管理。2016年,北京市顺义区启动“城市中小学生校园营养食育策略研究”试点,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家长和教师互动、中小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负主责的校园营养食育模式。2017年,北京市将“营养校园”试点区扩大到8个,并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在12所中小学,针对学生、家长、教师、食堂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身体活动促进、营养供餐支持、创建校园营养支持环境等活动。其中,营养健康教育强调以营养健康课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参与式的多种活动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达到预防与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目的。目前,项目组正在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营养健康教材。
“食育是对孩子全身心的塑造。”赵丰平说, 271教育集团从2015年起就开设了“义务帮厨”“种植课程”“家政课程”“自助餐”等课程,2016年又进行了系统丰富和完善,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赵丰平介绍,在开展食育课程的云南昌乐实验中学,校园内学生吃饭喝生水、吃凉瓜、喝饮料等现象基本杜绝,在2017—2018学年的体检中比其他学校同级学生平均身高要高1.4厘米,而且肥胖率不足国家平均值的1/5。山东昌乐二中的食育课带来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学生吃早餐的人数在两年内逐步增加,从6300人达到目前的7100人,接近98%,并且没有发现学生连续两天不到餐厅吃早餐的现象。二是学校超市的销售总金额较开设食育课程前减少23.6%,学生零食销售额减少30%。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食育让学生从心底里明白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让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形成习惯。此外学校开辟学生实习农场,每个班级认领责任田,自己播种、管理、收获、加工、食用,通过对农作物的长时间打理,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节约意识,以劳动为荣,以节俭为美德,对自然更敬畏。”赵丰平说。
下一页
第 [1]
[2]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