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GDP突破万亿大关,迈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书写了青岛辉煌,也涌现出一大批书写时代篇章的代表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8月23日起,青岛市政协文史委、青岛新闻网联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与青岛共成长——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通过人物视角,彰显时代精神,为青岛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青岛新闻网8月24日讯(记者 崔文静)“1993年,听说青岛要开工建设地铁,我从原单位辞职,到地下铁道办公室工作。”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黄舰见证了青岛地铁从规划、到筹建、到试验、到首条线路正式开通的全过程。
他说,随着地铁建设步伐的加快,西海岸、青岛、即墨三处“最好的海岸线”将连成一线,打造“最美海岸线”。
起步 水清沟到开封路试水实验段
“青岛规划的老1号线,是从西镇到国棉九厂,长度为16公里。”黄舰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其实,青岛地铁从1987年4月开始筹建,1991年向国家上报立项,1992年获国家批复,1994年青岛开始试水地铁实验段。试验段当时是从水清沟到开封路这一段,主要是对青岛地下建设地铁的进行前期探索,而探索的两个课题,一个是采用矿山法施工,测试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另一个是研究地下防水,这个工程到1999年竣工。当时青岛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而且地面交通不是很拥堵,建设地铁的迫切性远不如现在强烈。
黄舰说,回到青岛地铁以后,如何能把青岛地铁建设成一个高标准、高水平,质量和经济性都比较好的地铁,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思考了很多。从回来以后到2008年,这15年当中,青岛地铁没有大规模的建设,但我感觉学习方面没有耽误,反而是在不断加强,业余时间我还参加了社会上和大学举办的项目管理学习,对综合性的管理能力进行提高。
2008年,青岛地铁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地铁2号、3号线启动了前期工作,通过分析发现,青岛的城市发展格局发生变化,3号线的线路走向客流量密度比较大,所以先开工建设3号线,而后期出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磨难 技术逐步完善现在施工静悄悄
青岛独特的地理特征,让青岛地铁有其特殊性。从艺术设计装修这方面,青岛地铁成立了全国唯一的艺术专家委员,在艺术设计、车站装修上下了很大工夫。装修和艺术设计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也从一定程度反映青岛的历史文化等等。
同时,1500伏的接触轨技术运用在青岛地铁上,是全国同行业唯一一个大量启用该技术的。这个技术应用以后,受益的是青岛的环境。在安全性上,青岛地铁也因地制宜,考虑到别人考虑不到的方面,通过11号线的运营,没有出现接触不好导致速度快、打火等问题。
“青岛地铁要建成高水平的地铁,经历了很多‘磨难’,像3号线的施工,都是矿山法施工,也就是要打孔、放炸药、爆破,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从3号线施工总结经验,在2号线施工时采用机械化掘进。”黄舰说,青岛的地质优良,地下都是花岗岩构成,比较坚硬,之前我们认为只能采用爆破,其他方法不行,但是后来我们认为光靠矿山法是不行的,必须采用机械化掘进,所以我们采用国外优秀经验,与北船重工成立小组进行论证,成立了青岛轨道装备公司,从意大利引进技术支持,研究生产双护盾TBM,应用到地铁建设当中。
双护盾TBM在青岛地铁建设中“大放异彩”,“双护盾TBM在青岛广泛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地铁施工尚属首次,现在地铁施工基本上都是静悄悄的,当时我们刚使用双护盾TBM时,在2号线进行挖掘测试,用爆破震动测试仪,根本测不出。目前,地铁1号线建设,有20台双护盾TBM在施工。
推进 获批10条线打造“最美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