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科技大学,过去,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按照事业单位一切成果归学校的模式全部上交。现在,收益中的80%都是对成果完成人的奖励。
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如今,通过盘活科研成果、放活人才管理、用活增收机制等改革举措,科研人员集聚的绵阳再次迎来“创新力大爆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指出,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
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这项创新机制的深度改革,使得绵阳再次迎来“创新力大爆发”。
“放在以前,不敢想象能拿两份工资!”
盘活成果,做大“蛋糕”
80%!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中,这么多的部分都是对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剩下的20%里面,又有一半作为奖励发放给成果完成人所在部门。这是西南科技大学为了刺激科研成果转化专门出台的文件精神,这个分配比例即使放在全国也是比较高了。
而在以前,这几乎是不能想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个人无权分配,而是按照事业单位一切成果归学校的模式全部上交。
黄晓芳的名片,正反两面印着不同的职务和头衔——一面是“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副教授”,另一面是“四川思安特公司技术总监”。“目前我们的年销售额已接近千万元。”这位年轻的密码学女博士告诉记者,科研人员激励的好政策,已鼓励多名该校老师创业。
“不能让科研成果只躺在纸上睡大觉。”西南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件出台以来,由教师发起并新成立创新创业企业达9家,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进行转让或实施许可,学校的科技园中,小微型科技企业多数由学校老师兼职或以成果技术入股创办或领办。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应用新研发的白山羊养殖技术,推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发展了5家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规模养殖户15户,散养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来自农业科研机构的畜牧专家王育伟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多亏了好政策,实现了技术和生产的无缝对接!”
在激励计划试点中,北川县出台了《院士(学部委员)、博士工作站实施办法》等文件,通过规定“技术转化收益提成”等形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对科研成果进行创新转化,成功引进学部委员1名、博士25名、科研团队核心成员90余名,借力驻站专家的专业优势,实现了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增收的双赢。
“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为科研价值的市场化打通了渠道。“放在以前,不敢想象能拿两份工资!”市农科院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合作社开展兼职和技术指导,该院畜禽水产研究所一名专家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产品研发兼职协议。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自己不仅能领双份薪水,而且归属科研创新的收益中,自己能获得不低于70%的比例。据悉,2017年以来,市农科院已转让品种和技术的使用权11项,转化收益超过366万元。
“失败了还能回去,有啥好怕的?”
放活管理,打通阻碍
从长虹这样的国企辞职然后创业,难道不怕有风险吗?逸客科技公司创始人王金宝却信心满满。
“背后有老东家撑腰,失败了还能回去,有啥好怕的?”他告诉记者,长虹对于离岗创新创业人员给予两年内仍可回公司上班的政策,这给了他无限底气。
事实上,辞职创业,正是王金宝在长虹创客大赛中夺魁的结果——目前,长虹正经历从组织架构到产品理念的深度变革,在至关重要的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员工内部创业计划,员工的创新项目只要与长虹的战略或产品匹配,就能创业。“大公司往往难以产生好的创意,反而是创业团队或者个人更容易迸发出好的理念。”长虹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已成立2.5亿元的基金,专门投资内部走出的创客,形成“小步快跑” 的内部创业机制。
打通人才管理的梗阻,调动了企业的活力,也增强了科研院所的创新实力。“以前学校的编制、职称、人员调配权等方面缺少自主权,人才无法实现合理配置,不利于提升科研创新效率。”当地一所院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工作开展后,上级管理部门放权更多了,无论是单位用人,还是内外人才的流动和评定,都越来越开放、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