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用集体智慧定调子、出法子,区委区政府为大家挑担子、卸包袱。”日前,在区四套班子领导、“办不了”报告单位、纪委和组织部三方参加的区委常委会办不了质询会上,洞头区委书记王蛟虎的一席话掷地有声,让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区国土资源局、区住建局等参加质询的部门负责人既感到压力,又受到鼓舞。记者了解到,书记区长开诊单、分管(挂钩)领导配药方、单位班子治顽疾,集体研判、集体决策、集体担当推动问题解决,已经成为该区领导干部为改革破难、化解“办不了”事项的一套常态化机制。
去年,该区制定出台《办不了报告制度(试行)》,在全区推行“办不了报告”,逐级督办帮办,以此提升办事效率,推动工作落实。当前,“办不了报告”制度已经成为该区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殊督查方式,从“事项归类、流程再造、奖惩并举”等关键节点对“办不了报告”制度进行改革,建立闭环式的逐级审核流程,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最大限度促进工作提速提质。
据悉,区委常委会还定期召开“办不了”事项质询会诊会,书记区长质询提问、分管(挂钩)领导点评出策、单位班子集体承诺表态,对“办不了”事项逐一“过堂质询”,倒逼任务破解。今年已开展2期,质询了13个部门和3个街道(乡镇),集中会诊了岙仔村旧村改造、良泰公司低效用地开发等一批久拖未决的大难事,44项被质询难题中已有37项顺利办结。
“很多事项不是办不了,而是涉及单位太多,需要整合部门资源,协调推进。”区考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办不了报告制度,一方面可以从全区层面进行协调,更加有利各项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就是对承办单位的督促,确保事项完成。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会诊后的难题,按照继续办理、展期办理、变更条件办理及中止办理等办法,由相关区领导牵头限期处置,做到全程跟踪问效,真正促使责任单位千方百计地把“不能办、办不了”的事项办成办好。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已“激活”重大“僵尸项目”“蜗牛工程”16个,涉及土地资源2367亩,盘活土地资源1173亩,实现企业投资从立项到开工最短44天、最长75天,“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96.6%,排名全省第一。
在浙江宏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封闭堆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地辛勤作业。这是洞头区本岛片唯一一家预拌混凝土制造企业,根据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企业必须于年底前对生产现场7000多平方米堆场进行全封闭建设。“根据有关规划条例,我们这个工程一直无法办理工程规划许可,直到今年,区里组织营商专员主动上门服务,审批事项容缺办理,我们的问题和困难一下子得到解决。”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一转机得益于该区在推行“办不了报告”制度时,同步出台《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允许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容错纠错、免责减责,鼓励干部干成事、敢创新、有担责。“现在无纪要改革创新和审批事项容缺办理,相关部门在‘不突破原则’的基础上给予承办科室免责办理,并指定营商专员联系挂钩,尽最快速度办理相关手续。”该企业的营商专员苏翔表示,这不仅减少了企业审批流程和办事时间,更让营商专员免去后顾之忧,能更好地协助企业破难攻坚。
标本兼治,才能固本培元。据介绍,该区还将“办不了”事项纳入区科级领导干部全程积分管理,交办事项完成好坏直接与领导干部积分挂钩,倒逼落实。因“办不了”事项被问责的有9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人,诫勉谈话3人,通报批评2人,同时给予3名干部免于或减轻责任追究、2名领导干部免于积分考核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