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发展无疑会促进城市格局重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看来,一些省会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已经和正在崛起,从城市排位上就能清楚看到不同城市在转型升级方面走的快还是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
介绍:邓郁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是产业经济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房地产、能源、物价等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都市圈发展要和经济转型结合
“文件的出台非常重要,这是城市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引导性文件。”邓郁松对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如是评价。
邓郁松认为谈论都市圈的发展,一定要和整个经济转型结合起来。经济转型就意味着原有的土地、劳动力、金融资源都需要重新配置,核心是如何促进要素资源的持续优化。下一个阶段的城市化和我们此前的城市化在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都会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发展的阶段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2012年之前,工业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带动城市化和都市圈的发展。但十三五中后期以来,服务业的带动力在增强,从工业到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次,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整个要素的流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的速度在加快,而且越来越向核心城市在流动,核心城市周边的城市间的分工也在不断变化。
再次,和上述过程相匹配,实际上对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什么样的城市会有竞争力或者发展最好,一定是最有效利用资源的城市,即资源流动障碍最小的城市。
基于这种变化,邓郁松认为文件中有几点很值得关注。
第一,文件谈到了怎么尊重规律。邓郁松认为,只有把规律摸清楚,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才能够更有利于整个城市化的顺畅发展,包括怎样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规律可能是第一位的。
第二,文件中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邓郁松认为这点特别重要,在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异,原有的一些成熟经验可能未必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所以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改革,通过创新去替代原有的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第三,文件强调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这样一个关系。在邓郁松看来,在整个工业化为主要动力的城市化阶段,发达经济体前期的很多经验,可以很容易学到,而且可以和政府作用很好的结合,所以前期更多强调一些产业政策的作用。但我们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之后,会更加强调创新的作用,市场机制会更好的适应创新的发展,让市场来选择哪些产业和形态更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北上广深地位不会下降 区域差距缩小
中国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邓郁松看来,发展比较好的都市圈会有一些共通的特征,比如要素资源高度集中,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的聚集。哪些城市能够聚集高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和当地的教育、科研机构能够形成很好的结合,这些地方的产业转型就会比较顺利。原有主导产业衰落之后,新的产业不能够成长起来,这个城市就会处在衰落的状况。
“人们之所以到大都市圈去,是因为大都市圈的劳动生产力更高更有效率。”
邓郁松认为,都市圈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存在极化效应,也就是大都市圈的承载力是在增强的,并不是在减弱。由于土地资源方面的限制,可能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不能扩大,但客观上以中心城市作为枢纽的大都市圈是比较大的。
有一种声音认为,未来北上广深地位或将逐渐下降。对此,邓郁松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北上广深的地位未必会下降,但区域差距会缩小。邓郁松经常在全国各个城市出差,他的感受是武汉(楼盘)、重庆(楼盘)、西安(楼盘)等区域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总体在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