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門東區老胡同實現整體保護
前門東區,水穿街巷的“三裡河”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攝影/本報記者 楊益
四月天,乍暖還寒,走在前門東區草廠四條胡同裡,復古的木質燈杆,滿樹繁花的海棠,水穿街巷的三裡河,叮叮當當的車鈴聲……一切都顯得那麼愜意、自然、寧靜。很難想象,在北京城的核心區,竟有這樣一番景致。
這裡是前門東區,總佔地面積58.6公頃,區域內有胡同46條,完整地保留了獨特的南北、斜向的胡同肌理和具有南城特點的民居院落群。這裡也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曾經商賈大戶雲集、梨園名角薈萃、各地會館眾多,是一片最有代表性的老街區。不過,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四合院逐漸成了大雜院,前門東區作為老城區的代表,民生問題尤為突出。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經過一段時期的改造,前門東區逐漸恢復了老北京胡同特有的風貌,正在還原“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景象。
改造市政管線 施劃車位128個
走在胡同裡,腳下是古色古香的青石板,兩側是灰色的磚牆,抬頭看見的是藍天,處處整潔有序。據天街集團副總經理段金梅介紹,目前草廠地區17條胡同約3500延米的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新建電信管道、給水、排水、雨水、燃氣切改、道路鋪裝等一系列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已經完成。實現了雨污水分流,完成了線纜割接及氣改電的居民能源切改工程,讓胡同居民享受到現代化生活。
在草廠四條胡同的北側,有一座現代化的公廁。公廁的建筑風格與周圍的院落十分協調,廁所裡安裝了新風系統,並有專人打掃衛生。段金梅說:“草廠地區、前門三裡河以及西打磨廠街31個不同條件的公共衛生間均開展了這樣的改造試點工作。”
環境整治提升了,如何管理好、維護好是關鍵。目前,前門東區引入了平房區物業服務管理,涉及治安巡邏、環境保潔、上門維修、文化拓展等八大類服務,成功解決草廠文保區物業服務功能缺失的問題。
此外,前門街道還借助專業停車管理團隊優勢,深入挖掘地區停車資源,積極探索錯峰停車、差異化停車等方式,在周邊施劃車位128個,有效增加地區車位資源,緩解地域內居民停車難的問題。
修復三裡河 保留老物件
在前門東區,水穿街巷的“三裡河”尤其值得一提。河岸兩側桃紅柳綠,春和景明,小橋流水潺潺,楊柳迎風招搖。不少居民來這裡散步,還有游客來此拍照留念。
如此復古的景致是如何實現的?段金梅介紹,在綠化上,三裡河地區原生態的大樹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比如幾個湖心島中間保留了原本居民院裡的香椿樹,已有上百年歷史。河邊散落放置的石磨盤也都是修河時從地下挖出來的。拆下來的老磚、門墩、木材、石料,隻要有用全部保留下來,連游客腳下踩的石板,都是用老舊石料鋪成的。
三裡河也是一條自循環景觀河。為保障水質始終清澈、透明度高,採用生物活性炭濾層、生態浮島、曝氣增氧等設計,去除污染物,保持水質狀態,實現水體無色、無異味、無雜質。同時,河道中噴水的涌泉、河裡種植的蓮花等水生植物,既能造景,也能對水質起到淨化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改造,在去年4月,“三裡河”重見天日,也讓北京的老胡同賦予新內涵、煥發新生機。
摒棄大拆大建 實現整體保護
前門東區責任規劃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朱小地說,前門東區的草廠片區、三裡河沿線、西打磨廠沿線等區域都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改造,下一步,將對西興隆街、正義路南延兩側開展提升,包括完善區域內的城市生活功能、商業服務設施的提升,以及引入一些文創產業等等。
片區內遵循怎樣的改造原則?朱小地說,如今已經摒棄了過去的大拆大建,而是要實現整體保護,不僅要保護建筑實體的風貌,更要保護原生態的生活狀況,實現建筑實體和人文環境的整體保護。在保護性修繕的過程中,還要講求整體風貌的協調,並找到歷史依據。除責任規劃師外,前門東區還聘請了十多家專業的設計單位,集思廣益,實現多樣化的保護。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現場
草廠胡同已建設3個共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