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魏海洋
11月15日,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李晓元做客网络在线问政,针对在青高校校地融合发展问题上线与网友交流。据了解,青岛陆续引进众多高校,高等教育发展引人注目。针对在青高校的评价上,青岛将出台相关文件,对在青本科高校对青服务贡献度进行评价。
据了解,青岛在高校引进方面,目前共签约引进高校32所,其中16所已落地运行,还有16所正在推进。在问政中,李晓元针对高校发展和评价等进行了解读。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开展了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市校共建工程,支持各高校重点发展与青岛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学科和专业。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制定《在青高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在青本科高校服务青岛贡献度评价实施方案》,引导高校“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深化校地融合,将高校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大学和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度已越来越大,必然地成为一个有机的共生系统。”李晓元说,重视发挥高校的功能及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双方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校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有待提高。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等现象,大多数科研成果尚不具备直接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能力,后期需要持续投入进行改进完善,而产业发展对于此类科技成果投资意愿不高,双方在供求层次上出现了错位问题。
再比如,高校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有时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契合地方经济发展。李晓元表示,围绕校地融合发展,可以考虑如下方面: 一是建立市校双方对接互动机制。建立互动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会、供需交流会、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建立常态化联系互动机制。 二是建立产业和人才发展需求预警机制。应该研究梳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情况,并预判下一年度或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清单,有利于高校根据青岛实际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开展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比如出台激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开展多层次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等等。
据了解,目前在青高校中,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有4个,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和水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名单的有14个,分别是:青岛大学(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山东科技大学(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青岛科技大学(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学;青岛理工大学(1个):土木工程青岛农业大学(1个):水产学。
李晓元还透露了部分高校的建设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主要功能为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等,一期拟于今年年底奠基开工。西海岸除已有的高校外,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基地正在建设中。与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的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同济大学青岛研究院目前办公场所在市南区,下一步将围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目前青岛正在与上海海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洽谈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