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千余乡贤“返乡记”:逐梦故土融入转型热潮

时尚
时尚
2019-04-16 06:21
来源:互联网

图为首届绍兴发展大会 王刚摄

图为首届绍兴发展大会 王刚摄

中新网绍兴6月5日电(李佳赟 周禹龙 范宇斌 项菁)西装笔挺、重吟乡音,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何逸舟回到了令其魂牵梦萦的家乡——浙江绍兴。站在古旧的青石板路上,携带着澳大利亚、以色列等海外高科技创新技术资源,何逸舟目光坚定:“我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不只是何逸舟自发“回巢”,如今依托优质的山水禀赋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一场乡贤返乡“热潮”正在绍兴大地掀起,他们以乡情为纽带,以乡愁为羁绊,为家乡发展凝聚合力。

为进一步助力“乡贤经济”回归,6月3日,一场凝聚乡贤力量的首届绍兴发展大会在绍兴开幕,1000余位绍兴籍工商界、科技界、人文界等各领域乡贤怀揣“家书”,从全球各地齐聚故乡绍兴,为家乡发展大计凝聚“乡贤朋友圈”。

“如今,绍兴正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热忱邀请海内外绍兴人投身家乡建设,与大绍兴同成长共进步。”面对城市发展的新“窗口期”,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发出了一封满载情意的“全球邀约”,召唤绍兴乡贤共叙乡亲情意,共鉴家乡聚变。

图为绍兴乡贤考察家乡企业 王刚摄

图为绍兴乡贤考察家乡企业 王刚摄

乡贤“回巢”:浓浓乡情报桑梓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面对家乡绍兴吹响的“集结号”,五湖四海的绍兴人循着乡音、怀着乡情,从世界各地赶赴“家乡之约”。

虽已年逾八旬,但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还是以一腔热血远道而来。他动情地说:“我在绍兴出生,如今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家乡巨变,顿感心潮澎湃,我对绍兴的未来充满期待。”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绍兴“弄潮儿”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办实体、兴产业、闯码头、拓市场,创造了一个个商业奇迹。但纵然走遍天涯海角,故乡依然是最温暖的回望。

再次踏上家乡的故土,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文创事业部部长潘国辉深切地感受到“抱团聚力”的巨大能量。在他看来,通过绍兴发展大会,五湖四海的“绍兴儿女”可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为绍兴发展集聚合力。

“我是绍兴新昌人,但离开绍兴已有20多年。此次大会为我们这些在外绍兴人提供了与家乡增进交流的平台,进而找到与家乡产业相契合的联结点。”潘国辉说。

同样,在上海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金东寒看来,当前绍兴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如何融入大湾区、抢抓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机遇等诸多方面,绍兴都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未来,我期待绍兴能与上海大学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不只是土生土长的“绍兴儿女”齐聚故土,不少与绍兴“结缘”的外国友人亦加入到助力绍兴发展的队伍之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内捷洛夫·布里杨·东达科维奇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名绍兴朋友引荐他和绍兴新昌一公司合作,那时他便与绍兴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绍兴在制造、科技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我所带领的俄罗斯科研团队在这些领域都能找到发展空间,期待双方能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内捷洛夫·布里杨·东达科维奇说。

项目“落地”:瞄准产业转型机遇

人才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除了受到家乡情结感召,绍兴蓬勃发展的“产业升级”浪潮,也让海内外绍兴乡贤纷纷“组团”瞄准绍兴市场,抢抓“绍兴机遇”。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未来五年,绍兴将重点念好“两业经”,全市域、全产业链改造提升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传承发展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文商旅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高标准打造“科创大走廊”和“文创大走廊”。

面对绍兴的政策“软环境”和产业大机遇,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传海心潮澎湃。“以前,绍兴的印染业主要以‘输出’低中端产品为主,但现在则是向国际顶端看齐。”李传海告诉记者,“提档升级”让绍兴印染业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有助于塑造全球竞争力。

为了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对标国际“再出发”,在首届绍兴发展大会上,不仅有16个优质招商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达687.7亿元,绍兴市还成功牵手北京大学,双方将共建北京大学绍兴光电信息研究院,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