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卖掉昆明房子回乡养猪 怒江青年解锁互助脱贫新模式

时尚
时尚
2019-04-17 20:31
来源:互联网

未来网( 中央新闻网站)怒江泸水7月26日电(记者 程婷)“去年,我贷款10万元入股崇仁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5000元分红。”7月25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崇仁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何星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靠着政府补贴的2万余元以及农业合作社的分红与帮扶,他和80多岁的老母亲已经从危房搬进了新房。加之平时在合作社做零工也有一些收入,如今何星已走出贫困户序列,日子也多了盼头。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作为高山峡谷地区,这里耕地面积少,山路十八弯,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是中央明确的“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近6万人,泸水市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县级市。

7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云南省网信办主办,未来网承办的“脱贫攻坚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云南站在泸水市启动,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和云南省内的新闻网站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走进了老窝镇崇仁村,深入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与成果。

“壹家村合作社的社员有872户,其中像何星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92户。”戴着眼镜的泸水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兆武向记者介绍。

王兆武是合作社的创始人。2000年大学毕业后,王兆武进入云南省一政府机关工作。2004年,当时28岁的他在身边人的不理解中辞职创业。期间,他曾带外地朋友回家乡吃老窝火腿、买高黎贡山猪肉。朋友对这山中美味赞不绝口,称在别的地方难吃到。

高黎贡山猪是怒江独具特色的当家猪种,也是云南珍稀地方猪种之一,因主要养殖区分布在海拔1800~2300m的高黎贡山沿线的山区、半山区而得名。2010年,高黎贡山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11年,在朋友的启发和鼓励下,王兆武再次做了一个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决定:卖掉昆明的房子,回到生养他的乡村养殖高黎贡山猪。很快,王兆武动员了10户农户,和他一起成立了泸水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面对长势很好、在户外自由活动觅食的高黎贡山猪,王兆武满脸笑容。他介绍,合作社采取自然放养的方式,以青饲料和自配粮食喂养高黎贡山猪,这样能保证猪肉的品质。

在市场开发战略上,王兆武走的是高端精准定位路线,面向北、上、广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忠实、高端、特定消费群体,走“共享、定制、特供、体验”的创新消费共享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市场上普通猪肉的价格波动对我们的销售没有任何影响。”王兆武说。

正是因如此,该合作社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2014年,壹家村合作社引进社会投资组建起云南建丰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泸水市政府签订协议,开始了原生态高黎贡山猪产业化创新发展之路。

2017年,依托国家东西部对口帮扶政策,公司与珠海相关企业合作再升级,并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启动“壹家村10万头高黎贡山猪合作养殖产业脱贫示范项目”。

具体而言,通过“共用1个养殖单元,依托1名能人驱动,带动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饲养100头高黎贡山猪,确保每年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的“11511”合作养殖产业互助脱贫新模式,使众多普通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到了高黎贡山猪的养殖产业链中,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可增收1万元至3万元。

王兆武介绍,一部分农户通过担保贷款入股,可获取分红;一部分农户种植并向合作社出售青饲料获益;还有一些村民通过将自己养殖的高黎贡山猪卖给合作社增收。此外,养殖小区的建设也主要交由当地村民完成,可给村民带来一定劳务性收入。

开头提到的何星,由于视力不好,就业困难。但如今,他通过入股每年能获得5000元至8000元的分红,农闲时在合作社做些搬玉米等零工还能再多增加一些收入。

王兆武说,去年有369户、10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这一互助脱贫新模式实现增收,并有289户、6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日前,我们直接带动增收的贫困农户累计增加到492户1538人。”

在当地,美味的不只有高黎贡山猪,还有以高黎贡山猪腌、熏而成的老窝火腿,以及本地土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青年不止王兆武,还有办土鸡养殖合作社的肖伟梅和老窝火腿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苏艳霞。

35岁的肖伟梅流转、租用了3200余亩山地。2013年,她与人创办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次年开始大规模散养土鸡。在养殖过程中,肖伟梅走了与王兆武相似的路子,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养殖、零售+电商销售的模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