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泺路北首的黄河泺口段,正在建设中的隧道从黄河地下穿过,2021年建成通车后,“北跨”又将多一条大通道。 记者王锋 摄
【编者按】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从那时起,济南与全国同步,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历程。回顾40年来改革发展之路,对于激励近900万济南人践行“走在前列”、奋力“扬起龙头”,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综述,从“大”“强”“美”“富”“通”五个维度来回眸过去、展望未来。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坐在日本的城际高速列车上心潮起伏,这位主导中国打开改革开放之门的伟人,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感觉到很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正是这种“催人跑”的感觉,让“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突破。正是这种“催人跑”的紧迫感,让敢于担当、快干实干的济南人,在百舸争流的改革开放竞速中不断成就新的发展高度。
40年改革开放,织就济南跨越发展历史长卷;40年砥砺革新,铸就济南崛起成峰新的奇迹;40年风雨兼程,成就济南“大城之梦”蓝图成真。
40年前,或许没有人敢相信这座因泉而名、因湖而兴的城市,有朝一日会展翅翱翔由“大明湖时代”迈入“黄河时代”。如今,这座城市正以“拥河发展”的博大胸襟奋力“千年一跨”终于“揽黄河入怀”,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大河时代”。
40年来,济南经济体量飞速增大——2017年底生产总值达到7201.96亿元,是1978年23.6亿元的305倍;城市空间不断长高长大——总面积从不足5000平方公里扩展到8000平方公里,“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稳步推进,“携河北跨”大大拓展发展纵深;影响力更广更深远——济南从一个并不发达的内陆城市跃升为“全球二线大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达70个……
大河时代,大城逐梦。肩负着“走在前列”“扬起龙头”新的历史使命,踏上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的征程,济南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以赴做好“大”字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泉城力量”。
大城之“大”,是空间维度的不断延展。40年时间,这座城市不断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展广度,不断向天空擢升发展高度。
济南,这座千年古城一直都有一个大城梦。无论是近现代史还是当代史,她都是山东当仁不让的中心城市。但位于山之北、河之南的济南城,还是一座东西狭长的带状城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济南的面积在同类城市中偏小,在山东省内也仅排第10名。在这种情况下,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成为济南追逐“大城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这座城市在延展空间上不断奋力向前,总面积由1978年的不足5000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800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为这座城市的“大城之梦”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
回顾济南城市空间拓展之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是2003年“十字”方针的提出。当年6月26日的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济南新的总体框架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针。
2018年,济南城市建设发展又迎来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备受瞩目的“拥河北跨”成为现实,“大明湖时代”迈入“黄河时代”成真。
如今,“大城市”的框架在新时代的蓝图更新中雏形初现——向东“东拓”,章丘撤市设区让济南市城区面积由3303平方公里扩大到5022平方公里;向西“西进”,以济南西客站片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大学科技园和济西湿地公园等为核心的西部新区日益崛起;向南“南控”,南部山区用生态考核取代GDP考核,专注于生态的“泉城后花园”环境更加优美;向北“北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济阳县撤县设区让济南市区面积将由5022平方公里扩大到6098平方公里;中间“中疏”,老城通过城市更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现代范儿”的气质在新实践中日渐清晰——代表济南改革开放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中央商务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正在崛起,济南人梦寐以求的“地铁梦”即将实现,“显山露水”逐渐勾勒出济南美丽的天际线。
如今,济南逐渐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一主一副、五大次中心、十二个区域中心、两个卫星城”的城市框架结构徐徐铺开;济南用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打通瓶颈路等一个个新处方用“绣花”功夫治疗“城市病”,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泉城逐渐显现。
大城之“大”,是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经济“上行轨迹”持续40年,济南发展成就卓然。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济南的发展脉络,经济体量的变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指标,改革开放40年来,济南的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划出了一道昂扬的“上行轨迹”:在1978年时,生产总值仅为23.6亿元,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了7201.96亿元,是1978年时的305倍,40年间先后迈过了7个“千亿级台阶”。
盘点济南这40年间的发展历程,改革和开放是两个关键词。改革添动力、开放促发展,中国重汽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其成功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的企业;2001年,改革重组后的中国重汽正式成立,改革为这个“老企业”注入了新活力;2009年,中国重汽又成功实现了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引进了曼公司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中卡、重卡车桥及相应的整车技术,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推动下,中国重汽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成为“济南制造”的杰出代表。2017年,中国重汽出口3.3万辆重卡,占到全国总出口的一半。
把目光越过宏观的经济总量数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更能形象地折射出40年来济南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据数据显示,在1978年,济南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7.7:56.4:25.9,而在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4.4:35.7:59.9。透过三产比重的变化,不难看出,济南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等也已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40年间,济南拿下了不少“全国第一”甚至“全国唯一”。就在2017年,我国第一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花落浪潮,这也是我国大数据流通与交易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018年,全球首个量子通信专网在济南正式运行,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实现产业化;全球首台神威E级原型机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被称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从改革开放初期重汽的“国内第一家”到如今浪潮的“全国独一份”,这一切,都印证着40年来这座城市在改革创新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大城之“大”,是城市影响力的迅速扩大。励耕40年,济南跻身“全球二线大城市”,发展前景被赋予更大期待。
2018年夏天,港商卢锦钦来到济南参加第二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活动,这已是他两年内第二次来到泉城济南参加这一活动。在他看来,济南在发展过程里的改革举措和开放程度,和泉水一样令他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儒商大会2018、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跨国公司(济南)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智能制造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城市信用联盟高峰会议、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七届山东文博会、人力资本产业高端论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济南华侨华人双创大会、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一系列重要高端会议活动在济南举办。其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城市信用联盟年度会议、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均永久落户济南。据统计,仅在今年就举办了规模以上国际会议、活动35场,同比增长600%,高端峰会参会人数之多、来宾规格之高、成效成果之丰、社会影响之广可谓前所未有,济南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就在不久前,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公布,把济南列为“全球二线大城市”。这一城市榜单的出炉,也进一步印证了城市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对城市来说,影响力就是发展的助推力,影响力的提升,非常有助于济南更好地开展双招双引等工作。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眼见着济南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地位和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这也让人对济南的新未来更生期待。”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分析说。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看这座千年古城向“大城之梦”迈进的奋斗旅程,会对济南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也会对济南“走在前列”“扬起龙头”和“四个中心”、“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蓝图的兑现更加充满信心。
这座更加自信的城市,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济南日报记者王端鹏 济南时报记者赵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