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干部调研只是到基层“打卡”完成任务,有的先出报告再下基层寻找例证,还有的甚至打着调研的旗号进行旅游。 一些地方凡有活动必有“专属”笔记,凡是笔记必要“严格”检查。而所谓“严格”检查,无非是看字迹、数页数,走过场。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通知》印发以来,引发广大基层干部强烈共鸣。近日,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来信纷纷点赞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身边仍然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并就如何切实为基层减负,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提出了建议。
一些地方“减负”喊了多年,却未见实效,有的部门还“任性”抽调基层人员,变相增加基层负担
“不是去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会议名目繁多,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会,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怕开会。
“3月份,我参加县里召开的大大小小的会议12个,参观典型学习活动3次,几乎天天来回跑县城,简直成了镇里的‘飞行干部’。”河北唐山市一位乡镇干部抱怨,名目繁多的会议,各式各样的报表,让基层疲于应付,有时为了整材料、做报表,连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消停。
一些领导或部门开会,会议时长可能短下来了,可是不必要的短会依然浪费时间。江苏宿迁市读者谢庆富说,不少乡镇距离县城较远,开车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往返要3个小时左右。有的干部没有私家车,只能乘坐公交车,时间更长,一来一回半天时间就没了。对偏远地区的乡镇干部而言,开半个小时的短会和开两个小时的长会并无本质区别。
谢庆富认为,有的“短会”没有实际意义,参会人员签个到,主持人对着早就下发的文件照本宣科,领导强调几句“必须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就散会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读者反映在一些地方“减负”喊了多年,却并未真正见效,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比如,一方面强调要给基层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会议小结实行半月报制度,上报内容须配图片……
“表面上看考核是少了,但各种大同小异的‘检查’接二连三,还有的部门将考核指标‘打包’,看似数量少了,但其实考核任务仍旧没变。”湖南永州市读者蒋平说,基层干部反映,考核关系到各部门利益,一方面,一些部门担心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实地走访少,便靠收集资料、整理报表,作为部门政绩。
此外,四川三台县的读者来信提到,上级部门“任性”抽调也会增加基层负担。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向他诉苦,上级部门因推进工作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但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以一纸公文将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抽调走了。如果能够规范抽调人员管理,防止“任性”抽调,不仅能锻炼培养干部,也不会给基层额外增加负担。
一些基层干部手机上有十几个微信工作群,有的成为“秀场”,无论做什么都要拍照展示
“很多基层干部说,对形式主义问题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现在到了必须打一场力戒形式主义攻坚战的时候了!”
不少读者深有感触,有的地方一边直呼形式主义害死人,批“庸、懒、散、浮、拖”;一边又在不自觉地成为形式主义的践行者。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类政务APP,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变了味。江苏泗洪县读者孙萌说,有的地方竞相比拼,推出各类政务APP和微信公众号,甚至层层摊派,县里给乡镇下任务,乡镇给村里下指标。一些基层干部手机上有十几个微信工作群,消息不断,如果翻看不及时容易错过重要通知。有的工作微信群成“秀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拍照展示。
有干部反映,每天花在回复处理各类微信群上的时间少则半个钟头、多则个把小时。湖北省荆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乔太平表示,《通知》明确不得以微信工作群等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各地各部门应该抓好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