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适合的系统,吃透技术的本质,学会分析市场情绪,看懂K线和形态
技术分析不应该纯粹看K线、看指标,更多是要分析K线背后的逻辑,市场中交易人的心理、情绪。
经过市场多年的锤炼,才知道生存比赚钱重要,控制亏损比获得盈利重要,不被灭掉最重要。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赚了钱能够回馈亲朋、回馈社会,这也是人生意义所在。
技术分析不是千篇一律
沪上十二少,一个有趣的名字,几分潇洒,几分灵气。在认识她的人眼里,她是期货江湖的“女侠”,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多年来抒写交易心得,笔耕不辍,感性与理性碰撞出的文字,吸引了大量粉丝。她叫李咏泽,是期货圈为数不多的女性投资经理。
一个平凡的夏日,收盘后,期货日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眼前的李咏泽,高挑、瘦削、气场足。她的办公室,干干净净,一杯茶,温暖、舒心。
有人说,期货交易是浓缩的人生,很显然,交易改变了李咏泽的人生。李咏泽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毕业后回国,一个偶然的机会踏上期货交易这条路。往事历历,光阴如昨,眉间却浸染了些许的淡定与从容。
与李咏泽十年前初入期货市场不同,当下,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市场,不少人都说,技术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
的确,我们能看到的一个市场现象是,在各大公开场合,“基本面派”可以侃侃而谈,而“技术派”已经不愿发表言论。不知何时,谈突破、谈均线、谈形态……已经难以取得认同,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一些传统的技术分析方法貌似失灵。甚至有人说,技术分析已经“烂大街”了。尽管如此,李咏泽依然把自己归类为“技术派”。如巴菲特所言,如果连擦鞋匠都在和你谈论股票,股市就有可能要“完蛋”。那么,如果连“基本面派”都能和你谈谈技术分析,技术分析还管用吗?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李咏泽也会看到基本面的相关内容,身边的朋友也会分享一些基本面的消息,但她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技术分析。
“很多基本面信息,也是我交易参考的部分,但技术却是我最熟悉的方式。技术面研究择时,基本面研究方向,二者在某段行情上一致时,我会更加坚定,而一旦发生冲突,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李咏泽说。她是如何进行技术分析的呢?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派”相比,她的理念、操作以及判断又有哪些不同呢?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不应纯粹看K线、看指标,更多是要分析K线背后的逻辑,以及市场中交易人的心理、情绪……”也就是说,在李咏泽的交易理念里,技术分析并不简单,绝不仅仅是看盘面上的K线指标,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逻辑研究方式和体系。
“对于大部分技术分析派的交易者来讲,他们对于技术分析的理解仅仅终止于技术分析是什么。事实上,这只是开始。”在李咏泽的微博上,这一段话显示出她对技术分析的独到理解。她认为,传统的技术分析已经是大资金、小资金都懂的技术,而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反技术”的市场,越是经典的形态越有可能失败。“说到底,技术分析只是一种分析方法,并不是确保赚钱的武器。”李咏泽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想学打高尔夫球,教练教的方法对每个人基本都是相同的,但能不能打好,除了刻苦练习之外,每个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手臂力量等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球杆。“换句话说,技术分析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定是千变万化的。那么,该怎么做呢?”对此,李咏泽认为,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系统,吃透技术分析的本质,学会分析市场上人的情绪,看懂那些K线和形态,灵活运用手里的武器,正就正做、反就反做,不死板、不教条,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派”。
跟着市场的脉搏跳动
李咏泽为人乐观,喜欢挑战,交易之外会经常参与蹦极、滑雪等富有刺激性的运动项目。“我喜欢冒险,在盘面上遇到机会会放手一搏。但经过市场多年的锤炼,我知道生存比赚钱重要,控制亏损比获得盈利重要,不被灭掉最重要。”如今的李咏泽,在盘面前心态不再随着盘面波动而起伏,情绪也不再随着行情暴涨暴跌而失控。
回首交易之路,李咏泽说自己也曾经是一位懵懂少年,进入期货市场的第一年,因为逆势交易亏了很一大笔钱。还好,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性格坚持了下来。在交易这条路上,李咏泽有过沮丧,却从未绝望,她很早就读了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深深明白“既然有人从交易中掘金,就证明这条路走得通,这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