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温州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杨笋收到一条短信,打开一看,是温州瓯海区科技局发来的有关科技创新补贴申报通知。以前自己要政策“跑断腿”,现在是政策“精准定位”“主动上门”,李杨笋感到,政府“变”了。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民营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9.5%。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化社会治理中,政府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近年来,温州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保障群众知情权
不动产证明去哪里打印?保障性住房怎么分配?如何给孩子小学报名?搁以前,这几个问题一问,多数老百姓都“抓瞎”。而现在不同了,只要去温州市政府网站上“走一遭”,一切自然明了。实在不行,网站“一站导引”服务包您满意。
温州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以前,这些信息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获取渠道也不畅通,老百姓想知道,还得挨个去问。甚至有些部门会有点“小私心”,故意不给,老百姓也无可奈何,侧面助长了懒政思维和腐败。温州是个人情社会,互相之间抱团,“暗箱操作”更助长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他又强调,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自2016年开始,一场推进政务公开的革命在温州悄然开展起来。温州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处长王万里告诉记者,作为指导、监督、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机构,由政府信息公开处改名为政务公开处,几字之差,却体现了改革的决心。
考核是指挥棒。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单列政府行政考评,分值为4分,去年增加到10分。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仅去年一年,温州全市新增主动公开信息375555条,其中市级行政机关95684条,各县(市、区)279871条,重点涉及财政资金信息、公共资源配置信息、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共服务信息、行政权力清单等八大类。
2018年温州新增主动公开信息375555条,涉及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等八大类。
政务信息公开不仅数量多,还覆盖了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结果受第三方和群众监督。开展“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是温州市瓯海区每年例常工作。以前,实事项目办理进度只在政府内部月度通报里知晓,完成效果也仅体现在纸面上。
2017年,瓯海入选全国一百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市、区)之一,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民生实事项目政务公开标准,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工作计划表、进展情况通报都纳入了信息公开内容,完成情况要在区人代会上报告,接受全体人大代表进行满意度评分,用公众监督倒逼任务执行。
为了达到公开效果,温州取消了所有市本级单独设立的信息公开平台,信息全部集约到温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同时,加强网站集约化建设,全市政府网站从521个整合到62个。为了方便网络使用不太方便的农村地区群众和弱势群体,瓯海区在各个社区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进村入户服务群众。
信息公开了,群众看不懂怎么办?温州成立了政策解读专家团,开设了全省首个政媒融合的全媒体政策解读专栏“政三角”栏目,由专家和政策出台部门的一把手亲自进行解读,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载体对外传播,保证“接地气”“看得懂”。
温州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杨笋正在翻看惠企政策口袋书。
此外,温州进行了产业政策大清理大整合,将178个产业政策文件清理整合成5个产业新政,制作了惠企政策口袋书和电子书,便于企业翻阅。目前,纸质书25000多册已由助企服务员送到各大企业,电子书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点击量超17万,在各大网站上的阅读点击量超过10万。
除了主动公开,温州还开辟了依申请公开“绿色通道”。以前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向政府申请公开相关信息,一般只能通过当面或信函,而且得到的答复常不能令人满意。如今,温州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开发了依申请公开手机APP和网上受理系统,手机点点就能提交,一提交申请,工作人员马上就收到短信提醒。为了提高群众满意率,当地建立依申请公开疑难件上报交流制度、庭审观摩制度、法律顾问审核制度等,全面提高答复质量。
(责编:王丽玮、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