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民营企业以野草般的生命力,突破层层束缚,坚韧生长、蔓延。从家庭作坊、粗制模仿的时代里走来,一批拥有技术和品牌的企业,伴随着这座城市对抗假冒伪劣的浪潮拔地而起。
截至2018年,温州在册市场主体96.9万户,全市年专利授权量达3.8181万件,俨然一片郁郁葱葱的民营经济森林。浩浩荡荡70年,贫瘠与富有、出走与回归、保守与闯荡、儒雅与草莽并存其间,一部汪洋恣肆的温州创新史由此谱就。
创新缘起
柳市镇位于温州乐清市,瓯江口北岸。80年代以前,柳市交通不便、耕地有限,人们纷纷走出家乡,去做泥瓦匠、木匠、补鞋、弹棉花。在了解到电器产品在市面上供不应求后,他们开始将电器样品带回,一一拆卸,仿制生产。这是80年代初,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温州八大王”最早捕捉到了商机。趁着国有企业生产能力有限,他们将自家住所改造成“前店后厂”,闯入五金、矿灯、螺丝、目录、线圈、电器等领域,试水私人制造售卖产品。
“翻砂大王”吴师廉将生产工具从木头模具更新为铁质模具,经营接线鼻等电器;“螺丝大王”刘大源为供应与西门子等电器品牌匹配的螺丝,曾向德国购买模具;“目录大王”叶建华将市面上的电器产品拍成照片集结为《电器产品样本》售卖给供销员。但姓“资”姓“社”的争论尚无定论,“温州八大王”很快在1982年因投机倒把罪入狱。民营经济处在风口浪尖,同年,柳市的工业总产值下跌57%。
眼见刚活跃起来的经济呈颓丧之势,1982年,温州召开全市家庭工业、个体经济的重点户、专业户代表参加的“两户大会”,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在会上称赞“两户”是温州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先进代表。1984年,“温州八大王”获得平反、温州被列入14个沿海开放城市,温州人的创新热情再次热络起来。第二年,温州市专利管理局成立,“线圈大王”郑祥青向当时的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种风扇无级调角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成为温州乐清的第一位专利申请人。
到1990年,柳市的电器产业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国企技术人员的流动促进了技术的外溢,小规模低端电器厂家遍地皆是。但与此同时,这里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薄弱,截至1990年,整个乐清仅累计拥有46件国内外专利。
走上正轨
当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温州故事开始孕育发酵。
军人出身的柳市镇工商分局局长胡万昌同情柳市的一贫如洗,心中的不忍让他包容那些粗糙的家庭作坊在柳市的角落开花结果。路边售卖电器的小摊“脏乱差”,影响行人过路。于是胡万昌开始筹划建一家电器市场集中容纳这些摊贩。最终,只有长虹村接纳他的建议,将闲置的五金市场改建成电器市场。倘若顺利,胡万昌将在1990年6月看到中国电器城开业,但中央的一纸文书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彼时的温州,俯首可见知识产权侵权现象:苍南县印刷大量假商标、瑞安县制造假汽摩配件,1987年杭州武林门广场发生了火烧温州假冒伪劣鞋的事件。柳市制造的电器产品假冒上海、江苏等地厂家的商标品牌、以次充好,在全国造成多起重大事故。1990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严厉整顿乐清低压电器市场,坚决打击生产销售无证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势如雷霆,当年6月,乐清开始组织抽调干部力量,部署打假行动。胡万昌期待的中国电器城的3500个彩灯没有在6月20日如期点亮,整个柳市的大街小巷都被白色封条封了起来。整顿力度空前,到当年10月,1500多个家庭生产工业户全部歇业,销毁各种电器60多吨。
乐清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守根回忆,整顿起初采取“打死关停”态度,经乐清市委市政府的争取,变为“打击、疏导、堵截、扶持”八字方针。这一转变,使柳市得以浴火重生,成为后来的“中国电器之都”。(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时至1990年10月,中国电器城正式挂牌,胡万昌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乐清开始实行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逐渐走上创新正轨。痛定思痛的温州在1994年提出“质量立市、品牌兴市”,正泰、德力西、红蜻蜓、报喜鸟、奥康等品牌随之而起。
犹在镜中
几十年间,温州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对知识产权的考量各有不同。作为中国电器行业的佼佼者,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仿若立在温州企业间互为映照的两面镜子。
两家企业均脱胎于1984年成立的求精开关厂。正泰创始人南存辉与德力西创始人胡成中等人当年集资5万元办厂,还注册了“求乐牌”商标,聘请上海人民电器厂的退休人员从事研发。由于在1990年整治前已获得产品生产许可证,该厂很快突出重围、兼并扩张并一分为二。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改革,正泰与德力西发展壮大,走到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