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4月26日,媒體記者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工作。 北京西三環紫竹橋附近的“一帶一路”景觀花壇。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右圖:在中國建筑公司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工地上,中埃兩國建設者相互點贊。
白新宇攝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
“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說過,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聽完他今天的演講,我覺得中國在向世界展示的是友誼和承諾,是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尊重甚至喜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蒙古國電視2台記者恩克圖日·阿努達瑞這樣表示。
連日來,本報記者採訪多位外國記者、留學生、企業家、外籍員工等,聽他們暢談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感受和心路歷程。
“近6年來,那麼多好事發生了”
“變化真大”,是各國受訪者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的最直接感受。
“對於我們馬爾代夫人來說,一看到中馬友誼大橋,就會想起‘一帶一路’,它已經成為我們心中的標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馬爾代夫國家電視台記者法提馬特·薩拉表示,如今在馬爾代夫,人們對“一帶一路”相當積極,而且還會更加積極,“因為有越來越多的進展,6年前人們還一無所知,如今那麼多好事發生了。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真的非常重要。”
聽完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后,法提馬特·薩拉由衷感慨,“一帶一路”對參與建設的各國都有益,一直是共贏的。“我同樣喜歡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綠色理念,以及要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中國一直致力於做其他國家的朋友。”
2015年,孔子學院總部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南亞國家漢語師資班項目。那一年,來自巴基斯坦的納飛斯,申請到了這個獎學金。如今,他已是一名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三學生。與他一樣獲得這個機會的,還有30多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學生。
說起“一帶一路”,納飛斯感受格外深切。“2007年,我到過中巴經濟走廊的終點瓜達爾港,那時的瓜達爾港非常荒涼,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瓜達爾港的建設不僅為中國商品的進出口節約了時間,更使得巴基斯坦和周邊國家因貿易繁榮而受益。”
加拿大太平洋海洋單細胞海藻集團副總裁安吉拉·方對本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帶來了巨大影響,相關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實現了資源、人才和技術的優勢互補,形成了共贏局面。
“年輕一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與到“一帶一路”的進程中,共享“一帶一路”發展的成果,成為沿線國家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28歲的扎魯伊·麗娜·梅裡姆,已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阿爾及利亞公司市場開發部副部長。一開始,扎魯伊·麗娜·梅裡姆只是負責教中國同事一些基本語言知識,在工作表現不斷獲得肯定之后,公司安排她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3個學期的學習讓她接觸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文化,中文水平也大為提升。回到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阿爾及利亞公司后,她被調到市場開發部的新崗位,很開心。
在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助理曹建生看來,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際社會的認可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關鍵在於,這一倡議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幫助相關國家在項目建設、經貿合作、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曹建生對本報記者說,作為全球知名的會展企業,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抓住了不少商機。比如,加強與海外機構的合作,也加強與中國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合作,搭建優質的展覽服務平台。2018年,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在俄羅斯、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印度、沙特、泰國、土耳其、越南等國舉辦了40余場展覽活動,吸引了數千家展商參與洽談合作。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迪麗娜·米來提,正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業讀博士。她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哈兩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讓兩國青年有了更多彼此了解、促進友誼的機會,中哈關系的未來也與兩國青年一代的前途緊緊相連。在她看來,學好漢語、了解中國文化,讓年輕一代可以抓住這樣的機遇。同時,年輕一代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中哈兩國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讓‘一帶一路’迸發出更大魅力”
正是在對“一帶一路”的深度參與中,許多人發現,中國以越發立體的形象呈現在自己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