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赵旭
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卢迪亚纳市老城深巷中,坐落着一座不起眼的双层小楼——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走进其中,扑面而来的竟是艾草的味道。寻味而望,一名当地医生正娴熟地点火烧艾,再配合针灸为患者进行治疗。
记者近日在200万人口的卢迪亚纳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几乎每3人中就有1人知晓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以及如何前往。
前来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就诊的阿南德对记者说,针灸不仅治好了他的腿疾,也改变了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让他从内心对中医继而对中国倍感亲近。
24岁的施皮卡家住卢迪亚纳新城区,她曾是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几年前的一次伤病让她被迫放弃运动生涯,也是针灸让她得以逐渐恢复。“我叔叔患有慢性腰背疾病,我已经向他推荐也来接受针灸治疗。”施皮卡说。
不仅在卢迪亚纳,在加尔各答,针灸疗法在过去几十年间也被广泛实践。由巴卡什院长创建于1981年的印度综合医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将针灸与印度传统阿育吠陀和瑜伽等治疗手法进行系统性融合实践,迄今已成功完成印度政府批准的6个试验项目。巴卡什还根据中印患者对针刺耐受力的不同,改制了更贴合印度患者使用的针。
凭着良好口碑,前来这两家医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的十几个诊疗室一上午始终没闲着,而印度综合医学研究所住院部里同样住满了患者。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家医院还从一个治病救人的医馆,变成了传播医理培养医生的课堂。
55岁的哈普利特是求诊成医的典型。她的丈夫20年前曾接受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炎,效果非常好,她开始学习针灸疗法,3年半后拿到学位。移民加拿大后,他们一家便在加拿大经营针灸诊所,受到患者欢迎,也通过针灸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哈普利特回国进行交流时对记者说。
说起印度与针灸的渊源,这要提到柯棣华大夫和巴苏华大夫。上世纪30年代,两位印度医生参加了印度援华抗日医疗队,柯棣华大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巴苏华大夫回国后在1957年再度访华,见识到针灸的神奇后决心将其带回印度。巴苏华1959年再次前往中国并学习针灸。回国后,巴苏华用针灸治病救人、培养针灸医生,其中就包括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的辛格院长。
悬挂在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院墙上的一张张泛黄照片讲述着这所医院的历史。40多年来,医院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出一批批针灸医师,也通过中医针灸疗法延续着中印友好民间交往。
今年年初印度国家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宣布承认针灸为独立的医疗系统,这标志着印度针灸立法取得重大突破,针灸在印度卫生系统中的地位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