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鉴真法师诗词赏析

时尚
时尚
2019-05-08 17:55
来源:互联网

鉴真法师

鉴真法师

  鉴真是在我国唐代从扬州去日本传戒授律的高僧,是日本佛教律宗的创始人。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扬州历史上对日交往的一次盛举。

  鉴真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不断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当时的京城长安学习,吸取唐代的文化。其中日本赴唐留学僧人荣睿、普照等,根据日本政府的意愿和日本佛教界的委托,在唐留学期间,注意物色与聘请高僧去日本传戒授律。他们闻得鉴真是当时的律学大师,遂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中国僧人陪同南下扬州,聘请鉴真赴日传法。

  鉴真(688—763),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本姓淳于。14岁随父到扬州大云寺出家,从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21岁在长安实际寺随弘景律师受具足戒。此后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从许多名师受教,钻研佛教戒律,兼及建筑、雕塑、医学、书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27岁回扬州大明寺,主持大明寺法会。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四万余人授戒。至46岁时,已成为名满江淮、“僧俗归心”的宗教首领。

  55岁时,鉴真住持扬州大明寺。在这里,鉴真接受了荣睿、普照东渡赴日的邀请。当时有人认为“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不同意去。鉴真却毅然说:“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在鉴真精神感召下,当时就有22位僧人愿意随同赴日。

  天宝二年,第一次东渡,因个别僧人挟怒诬告,未能成行;所备船只和物资全被官府没收。鉴真安慰日本僧人说:“不须愁,宜求方便,必遂本愿。”当年冬天又进行第二次东渡,因遭风浪,船毁物沉,被明州(浙江宁波)官府救至阿育王寺。天宝三年秋,谋划从福州进行第三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被送回扬州。天宝七年夏,进行第四次东渡,船一入海,就遇到特大风浪,在海上飘流了几个月,艰苦备尝,最后飘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三亚一带),辗转渡过雷州海峡,而后北上广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天宝十年,决定取道广州,再作第五次东渡;但船只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颠沛流离中,弟子祥彦、日僧荣睿先后病故,普照又离他而去。鉴真此时患了目疾,加之长途跋涉,暑热染病,以致双目失明,辗转回到扬州。

  第五次东渡失败,对已64岁的鉴真是沉重的打击;但鉴真的意志毫不动摇,天宝十二年(753)又作第六次东渡,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这一次,适逢日本遣唐使团回国,在路过扬州时悄悄会见鉴真,请他同船东渡,鉴真立即答应。这次随行的有弟子法进、思托等24人,携带大批文物、书籍、法器。他们于10月29日夜从扬州出发,往苏州黄泗浦(今张家港市附近);在明州的普照听到消息后,也于11月13日赶到黄泗浦,与鉴真同行。

  鉴真一行于12月20日顺利到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26日至太宰府(今日本九州北部福冈东南);次年,即日本天平胜宝6年(唐天宝13年·754)2月4日抵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被迎至东大寺内。其时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了。

  鉴真自应荣睿、普照的邀请计划出国以来,前后达12个年头,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到达日本,表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

  鉴真一行抵日后,受到日本朝野的盛大欢迎。圣武太上天皇赐以“传灯大法师”的称号,委以授戒传律的重任。4月,于卢舍那佛殿前立戒坛,圣武太上天皇、光明太上皇后、孝谦天皇、皇后、太子及公卿以下受戒者达430余人,又有名僧80余人弃旧戒从鉴真重受新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次正规的登坛受戒。天平宝字元年(757)鉴真被加封“大和尚”尊号。

  鉴真这位66岁的失明老人,留居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弘扬佛法,为日本建立了律宗,并对日本的《大藏经》进行校正。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介绍给日本。在他亲自设计和主持下,在日本奈良建造了“唐招提寺”。此外,他还治愈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眼疾,又亲自以嗅觉鉴定药物,向日本人民介绍了医药知识,传播了语言、文学、书法、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文化      诗词      赏析      鉴真大师      佛学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