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
正在查阅资料的高由禧
高由禧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研讨
高由禧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西藏气候》一书
高由禧主持召开高原气象会战汇报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通讯员 李丽 王晶 刘晓梅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是我国最具特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世界自然科学考察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力探索,努力破译“青藏密码”。
当前,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正在顺利推进,这也让很多人回忆起46年前的第一次青藏科考。当年,我国著名气候气象学家高由禧院士,带领老一辈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青藏高原气候科学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而且将高原气象学研究推进到新的广度与深度。
高由禧一生中对台风、东亚季风、青藏高原气象、西北干旱气候进行了深入研究,直接参与了两次世界瞩目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他是我国台风、季风天气气候学和高原气象学等研究领域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
观风测云,探知气象变幻;励志笃行,追求科学理想。这一生,他从未缺席。
1 生于乱世,心怀科学救国理想
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龙田乡下河样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把从小喜欢读书的他视为家族的希望,全家节衣缩食供他一个人上学。
中学时代的高由禧立志当一名教师,把文化知识传播给苦难的乡亲。高中毕业时,因父亲病故家中经济困难,他在母校融美中学当了一年教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了高由禧的梦想,他眼见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劳苦大众在战争和贫困中挣扎。深受科学救国思潮影响的高由禧认识到,为了国强民富、不受外强的欺辱,必须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发展科学事业,因此他始终没有放弃继续读书的念头。
1940年,高由禧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学系。由于经济困难,他一边上学一边打零工,不料却染上了疟疾,虽然在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下治好了病,但身体已无法支持长时间大量的化学实验。当时,他有幸聆听了竺可桢、赵九章、涂长望等教授的演讲,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转入地理系专攻气象专业,从此与气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立志科学救国。
经涂长望、竺可桢介绍,1945年底,高由禧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在赵九章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除研究工作外,他还负责天气图分析工作。研究所学风严谨,每两周由助理研究员轮流作一次学术报告,所里高级研究员在旁聆听,如果报告不好,往往会被严厉批评。不仅如此,当时研究所还要求用英文发表论文。良好的科研氛围深深吸引着高由禧,每天晚上,他守在油灯下读书,只想多学一点,多记一些。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高由禧。当时,他正在做的一个研究课题急需一些科学资料,可这些资料都保存在国民党空军部队。所长带着他去借,谁想到,接待他们的人说:“我们的资料嘛,用完后都送到美国去了,你们需要,就到美国去要吧。”至此,他才明白了,中央研究院不过是国民党的一个花瓶、摆设而已。他空怀报国救国之志,学到的知识却无实际用途。
2 填补空白,投身国民经济建设
即便在科研不被重视的环境下,高由禧仍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中。1948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东亚自由大气之运行》,开创性地论述了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首次提出中国有冬季风的概念。中国科学院在1954年编集1949年以前各学科代表性论文时,这篇文章被选进气象学一卷。
“千里马”终有遇到“伯乐”的一天。这一天并没有让高由禧等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