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技术筑底 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已行至半途

时尚
时尚
2019-05-10 08:26
来源:互联网

  自上海向苏浙皖多家医院开启医保异地门诊结算以后,生活在宁波的35岁上班族周立,终于可以直接用宁波的医保卡在上海看病了。“在宁波社保中心进行备案后,我去上海瑞金医院看病花费的3000余元,其中90%的非自费部分都当场报销了。”周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长三角医保一体化,是全国医保联网的一则预告。

  “根据国家人社部的规定,将来的趋势一定是要用社会保障卡替代原先的医疗保障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通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主任杜守国表示。

  当医保插上智慧翅膀

  医保信息互通是历史难题。如何在医保层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相关政策部门慎之又慎。

  原先的医保制度决定了困境所在,苏浙沪皖从城市到乡镇各级的发展不均,使得医保账户水平和待遇不同,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也就各有高低,甚至同一个地级市下的县、市间都有各自的医保系统。

  在如此信息、行政壁垒下,异地就医人员直接异地参保的实现程度低,异地医保机构也必然不会使用自身统筹基金为其承担费用;加快信息互联与互通,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医疗机构、患者的普遍诉求。

  “医联体”模式则率先打破僵局。近两年,上海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医联体建设,目前已建有医联体40余个,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宁波分院便是一个缩影。

  “医院自去年底试运营以来,通过医联体平台的区块链技术,已初步实现了上海、宁波两地电子病历的共享,比如影像、肿瘤切片数据对接等;未来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医院或单位也均可以接入。”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区域医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也成为国家级各地医保部门改革独立后的首要工作重点。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今年4月,三省一市医保部门明确了下阶段工作,即将异地就医门诊结算从原来的8个扩容到现在的17个统筹区;除原有的嘉兴、宁波、南通之外,江苏省新增了南京、泰州、连云港,浙江省则是杭州、温州,还有安徽的六安等。这也是继2018年3月住院异地结算政策上的又一大突破。

  对于苏浙沪皖的患者来说,最大利好就是终于可以在上海刷医保卡看病了。上述提到的宁波患者周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不但免去了预先需要自费的部分,也省去了再回宁波社保中心报销的麻烦。

  经统计,从2017年到2018年底,在上海住院就医直接刷卡的宁波参保人员接近1.4万人。

  长三角实现医保互通的共同点,就是由参保地医保基金来结算医疗费;也就是说,异地刷卡通过打通信息平台,并根据“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原则当场进行报销。

  下一阶段,长三角医疗机构联网将进一步覆盖,比如江苏、浙江两省在今年上半年就要将所有市级统筹区纳入联网覆盖范围,安徽省会在9月前将有条件的市级统筹区纳入联网覆盖范围;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将全市二三级等医疗机构纳入联网覆盖范围。

智慧技术筑底 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已行至半途

  “医保基金统筹层级的提高,可以避免医保业务工作的碎片化,更利于医保大数据的汇集。”价值医疗(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各地医保业务系统在独立和安全的基础上去实现数据共享,并在患者层面落地惠民,是长三角医保的重要发力点。”

  除了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医保平台的高效运作一定离不开智慧化系统的背后支撑。据记者了解,上海、江苏省厅、苏州、扬州,浙江宁波、温州、金华、嘉兴等长三角范围内的多个城市的医保基金实时结算系统,均由万达信息来统一承建。

  以上海智慧医保建设为例,一方面,在异地结算上,该系统可以下接两定机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区县医保系统,上接省、部异地医保结算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参保人在本、异地就医“一卡通”。另一方面,在支付改革上,则通过基于大数据病种分组的分析结果,提出精细化监管分层模型,即将医保和医疗的控费规则延伸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师。

  由万达信息承建的全国首个异地就医门诊实时结算平台——长三角跨区域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系统也上线试运行了。万达信息总裁史一兵介绍,目前,该平台打通了包括江苏南通市、浙江宁波市、安徽滁州市等8个试点统筹区域及上海全市的医保结算系统;未来,在异地结算方式基础上,更多跨省医联体、远程协作等方式都可以通过系统实施。

  价值医保指引控费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智慧技术筑底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