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脫胎於微電影的短視頻異軍突起,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期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短視頻已經成為大眾接收和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種以技術革新和互聯網傳播為基礎的影視新形態,給整個影視行業點燃了一把“火”——從緩解影視作品注水的沉疴積弊,到豐富影視營銷的多元手段,乃至重塑影視產業各個鏈條,短視頻可以從內容、渠道和產業生態等諸多層面著手,為影視行業造血賦能。然而,站上風口浪尖上的短視頻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部分發布方為了博眼球、爭奪點擊量,大打暴力色情擦邊球,抄襲及捏造新聞等種種惡習屢見不鮮,“娛樂至上”仿佛成了它的營銷標簽。從這個角度看,短視頻創作如何才能揚長避短,在影視行業的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
有待專業化、差異化、精品化
作為一種立體而豐富的信息承載形式,短視頻傳播迅速、觀看便捷、內容多元,能夠隨時隨地滿足網民的娛樂需求和表達欲望,因而迅速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用戶。不少影視創作者和機構看到了利用短視頻形式呈現影視內容的市場潛力所在,一時之間大量短視頻影視作品涌現出來,爭奇斗艷,好不熱鬧。
微劇集《抱歉了同事》海報。資料圖片
然而,“繁榮”之下,暗涌此起彼伏,短視頻影視內容並沒有擺脫短視頻所具有的“原罪”。一方面,短視頻影視作品的碎片化內容佔據了用戶的碎片時間,讓人更難以進行深度閱讀與思考。另一方面,部分借著短視頻之風而燃起來的短視頻影視作品本質上是注意力經濟驅動的“商品”,加上市場標准和准入門檻模糊不清,其內容同質化程度高,質量更是良莠不齊,並呈現出明顯的娛樂化、低俗化傾向。
一段時間以來,在政策的有效引導下,短視頻行業開始激濁揚清的道路,短視頻影視作品也向著專業化、差異化、精品化的軌道邁進。2018年7月,針對網絡短視頻格調低下、價值導向偏離和低俗惡搞、盜版侵權、“標題黨”突出等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網絡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力圖讓短視頻回歸主流價值,為正能量“發聲”。今年1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出台了《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短視頻進入規范有序的發展新階段,為與影視行業之間的聯動協同開創了更大的可能性空間。
隨著行業日漸清淨明朗,眾多互聯網公司深度涉足短視頻領域,主流網絡視聽平台也不斷發力於短視頻影視內容的生產。當下,短視頻影視作品在內容上愈加積極地融入主流文化,在形式上愈發呈現出參與互動的鮮明特征,一批優質作品涌現出來,活躍了文化市場,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總的來說,短視頻入局影視行業,從兩大層面實現了對於傳統影視的革新:一是生產模式的更新換代,二是傳播效度的換擋提速。
催生優質內容和優秀人才為行業造血
短視頻與影視行業的結合誕生了影視“新物種”——微劇集、微綜藝。簡單來說,所謂的微劇集和微綜藝就是傳統劇集和綜藝的“縮小版”,每集或者每期內容的篇幅一般為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由於所需的時間和網絡流量不大,用戶能在各種場景下進行觀看。騰訊旗下短視頻平台yoo視頻上的《抱歉了同事》《聲聲慢》等作品,分別聚焦職場、情感等主題,在有限篇幅中設置多次劇情反轉,完成了視聽呈現和內容敘事。為了迎合當下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觀看習慣,豎屏短視頻影視作品漸成風潮,如愛奇藝推出的《生活對我下手了》。
微綜藝《聲聲慢》海報。資料圖片
短視頻影視作品有著時長短、劇情節奏快且懸念設置緊湊的特點,一旦觀眾形成觀看習慣,再面對空洞臃腫的內容,就會食之如雞肋,棄之如敝屣。此前,許多影視作品都是由長篇網絡小說改編而成,如《孤芳不自賞》《青雲志》《老九門》等,不少創作者並沒有注意到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表達區別,在文本轉譯過程中“照搬照抄”,或者囿於“內容越長、售價越高”的市場“潛規則”,以冗長的情節、牽強的故事和拖沓的鏡頭敷衍塞責,為觀眾詬病。當下在觀眾中盛行著一種“短視頻追劇”模式——觀眾在不光顧視頻網站的情況下,通過花絮、高能片段、精彩劇情等短視頻宣發物料完成追劇。這說明,隨著觀眾觀劇主動選擇性的提高,觀眾對拖沓冗長的注水作品的觀看心態正從“欣賞”向“淺了解”轉變。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內容用精悍簡練的短視頻形式加以呈現,長篇“注水”作品將更加不受觀眾待見,這將從市場選擇的角度幫助影視行業回歸內容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