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中华神盾”,诞生于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电科14所。高性能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是舰队的千里眼和保护神,国产航母就装备了它。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不久前,记者蹲点14所,深入了解了70年来中国舰载雷达的研发历程。
01朝鲜战争开始护卫海疆
1950年代初,14 所就开始研制海用雷达。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电子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4 所可利用的,只有从战场缴获产自国外的旧雷达。
1950年4月22日中国电科14所奉命组建我国第一个雷达营
当时大家对雷达的自行设计毫无经验,但创业初期的14 所人在修复和改装国外旧雷达中边干边学。申仲义、张直中等中国雷达创始人筚路蓝缕、夜以继日。物资极度匮乏,14 所就派人去全国各地搜集敌军遗弃的电子器材。晚上大家自带干粮,到单位加班,连续干几天几夜是常有的事。
中国雷达创始人申仲义、张直中
很快,14 所就为海军修复出美式SO-1型和SO-8 型岸基对海雷达,这是我国海军第一批雷达装备。
抗美援朝期间,14 所为中国第一个雷达营提供了全部装备和全部技术人员。许多批雷达都是连人带机器一起奔赴朝鲜前线。
那时有些雷达是没有伺服控制系统的,庞大的天线转动只能依靠操作人员手摇,鸭绿江两岸严冬时期常常零下三、四十度,14 所人经常连续作战,超出体能极限,有人因此而拖垮了身体。
建国初期的中国海军
02舰载雷达屡创第一
尽管条件艰苦,但14所在1955年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微波雷达,迅速装备海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承担对海和低空警戒任务。
1956 年,14 所又研制出中国最早的舰载雷达,这也是首次装备海军的国产搜索雷达。
1960 年代后,军委方针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1964 年国防科委在14所召开贯彻“科研十四条”现场会议,对中国雷达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海用雷达品种极大丰富。14所研制出系列海岸警戒雷达、快艇雷达、潜艇雷达、舰载雷达。海军对海雷达网也初步建立。
1960年代中期,14所大力支援三线建设。上千名职工从南京居家迁往贵州山区。另外,为筹建海军雷达研究所 ,14 所海军雷达设计科全部人员共395 人,调往该所,创建了第一个舰载雷达研究所。
03“海之星”驶向蓝水
1989 年,一场海军舰载雷达研讨会在14 所召开。14 所人大胆提出了全新体制构想,被不少专家认为难以实现。
八年的方案论证中,14所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视察14 所时表示:“14 所已经具备研制该产品的条件。“舰载多功能相控阵”正式立项。后来也叫“海之星”。
1989年中央军委关于海军成立日期的批复
作为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强、系统构成最复杂的雷达,海之星的研制道路注定漫长。先进T/R组件的实现,天线阵面的减重……都是拦路虎,最终14所将其个个击破。
2003 年“非典”期间,舰载多功能相控阵也遇上大麻烦——“海杂波”。每一朵浪花都会反射回波形成假目标,不计其数的余波让锁定真实目标成了 “大海捞针”。
研发团队蹲守现场,大批量数据分析,冒着前期试验成果被颠覆的风险,从“试验还原” 中杀出一条血路。
雷达总师张亚朋等人轮番出海,在风浪中攻坚克难。最终,解决“海杂波”这个世界级难题,美国用了两年,俄罗斯用了六年,而14所仅用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