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林芝市墨脱县,西藏农牧学院教授罗建拿出从墨脱县不同海拔采集到的生物多样性样本和数据,同科考队的其他队员讨论此次热带雨林垂直梯度带考察的发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贺信精神,受科考项目组委托,包括罗建在内的28名队员组建了“藏东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科考分队,完成了海拔3000米、2600米、2000米等不同垂直梯度带上样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考察,旨在揭示近几十年来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及典型植被垂直带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支持下,国内90多个相关部门50多个专业的近2000名科技人员开展了青藏高原第一次综合科考。这项工作持续了近20年,先后获得了大量基础研究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服务与支撑。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7年8月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要破解其中奥秘。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指出,“要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西藏科研工作者全面参与科考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实施周期约10年,研究覆盖青藏高原全域,包括5大综合考察区和19个关键研究区,涉及10个任务方面。科考为我区科技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作为此次科考主要区域的地方政府,组织协调、后勤保障、成果归集和整理研究的任务非常重。
“目前,我区与科技部、中科院一道,把综合科考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深入实施,积极研究科考需要、设计科考内容、提出科研题目、确定科考目标任务,主动加强沟通合作,选派全区科技骨干力量参与科考,推进科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厅长赤来旺杰说。
根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方案,我区全力参与服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自治区召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与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专题咨询会,凝聚专家智慧,落实好咨询会成果,助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除组织我区科技工作者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外,还在去年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中支持8个生态环保研究领域项目立项,投入经费627万元,服务此次科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参与了“土地资源变化与区域发展”考察任务。考察队历经28天,沿雅鲁藏布江考察了雅江源(马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朗钦藏布(象泉河)、森格藏布(狮泉河)等河源区流域的生态情况,为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收集了相关资料。
科考首期成果丰硕
青藏高原为什么变绿,是不是生态趋好的信号?冰崩的成灾机制是什么,可否科学预警?冰川消融增加了多少水资源,对“亚洲水塔”弊大还是利大?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哪个先隆升,给生物演化带来怎样的影响……2018年9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期成果发布,上述问题都有涉及。
报告会公布了科考首期的3个科学发现和一个科学对策重要成果,得到地方政府和与会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个科学发现为:一是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隆升历史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二是亚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灾、巨灾频发;三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趋好的同时,潜在风险增加。同时,提出色林错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方案及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建议的科学对策。
在中科院和自治区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科考队完成了江湖源、河湖源、藏东南3个关键区的科考,利用遥感、无人机、三维激光地形扫描等新技术,获得大量科考数据,青藏高原自然和人类活动规律的“密码”正被逐一破解。这些科考成果将有利于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美丽西藏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筹建青藏高原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