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市中心位于北纬29°47′~31°16′和东经115°45′~117°44′之间,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我市常住人口464.3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同比增长0.67%。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历史文化名城——安庆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安庆一直为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种文化生态,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2005年4月,国务院同意安庆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国家唯一单独特批通过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种。红色文化遗址众多,如岳西红二十八军旧址、王步文故居等。
安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境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世界地质公园1处(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1处(天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落坪)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种、省级非遗23种。具有雄、奇、灵、秀特色的天柱山,为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8345平方公里,保护带面积333平方公里。司空山因古洞、危崖、险峰、瀑布等景观称胜,更因禅宗二祖在此筑坛说法而扬名千古。长江绝岛”小孤山矗立江中,素有“江上小蓬莱”之美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和大龙山风景区均各具特色。吸引着八方游客。市区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
花亭湖湖外湖风光 姜晗彦摄
犹如仙境 汪高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