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会议进入第二天,中国能源报上会记者今天也是收获满满,独家专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刘振亚!对比去年我们的报道——《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积极筹备中》,今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关于“十三五”特高压规划、国网南网合并问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等,从国网一把手位置上退休的刘振亚更加直言不讳,有问必答。
2:41刘振亚专访来自中国能源报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先听一段刘振亚的现场采访音频,然后再看文字实录。
图 文丨渠沛然 钟银燕 程宇婕 发自现场
音频制作丨姚金楠
中国能源报记者
中国能源报:“十三五”我国还要建哪些特高压工程?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下特高压的定位?
刘振亚:经过十分艰苦卓越的努力,特高压技术成功了,工程实践了。在西方国家研究和工程实践建设都失败的情况下,中国成功了。到现在已经投运特高压交流直流三万多公里,变电容量超过3.2亿千伏安,数量很大。从已经建成和开工的情况看,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阶段。
但“十三五”规划对特高压电网的项目不够明确,“十三五”还建哪些就说不清。我认为“十三五”乃至“十四五”需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特高压发展。特高压电网就是电力的高速公路、铁路,如果没有高铁,中国的人流物流是解决不了的。电网也是如此。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用电速度增幅不是太高,如果因为这个放松(特高压)的话,是个误区,将来是个错误。现在东中部已经核准、开工和准备建设的火电还有几亿千瓦,能源局公布到2020年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如果这些容量都建了,13亿千瓦也压不住,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原因就是战略和思想上有欠缺,长期以来把能源当作就地平衡,小范围小区域的平衡,不是放在全国范围内平衡。
实现全国范围内平衡就要有特高压电网,在大市场内调剂预测,多的消掉,少的补上。战略上怎么做呢?让东中部少上机组,特别少上火电,欠缺的电从西部北部的清洁能源送过来补上。现在市场都被火电占了,西部的清洁能源怎么发展?中国的水电还有几亿千瓦可以开发,不开发水白白地流,流的都是煤和油;风和太阳能是大自然给的,不用白不用,如果把新疆甘肃四川等地的水电太阳能风电开发出来,用特高压送到东部,东部还用再烧煤电吗?战略出了问题,布局就出了问题,特高压电网需要有重大的突破。
中国能源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就要先构建全国一张网,国网和南网会不会合并?有没有时间表?
刘振亚:会不会合并有经济的、政治的、人文的、人事的多种原因,我不得而知。怎么做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建立大市场,这有客观标准、客观规律。信息通讯互联网已经建成了全球的,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全球交通网也基本成雏形。但能源网是个短板。
我提出世界上最大的三网要融合发展,交通网最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信息通讯网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发展迅速。能源网是最落后的,为什么?因为从事能源的人思维观念落后,跨国的电力公司也不多,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很多,当然我主要是检讨自己。
过去人们对油气煤等化石能源有依赖,有得用就行了,小富即安,电力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特高压交直流是重大突破,可以送一千五六百公里,五百万千瓦,特高压是电力的终极导弹。有了这样的技术就可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把各种能源变成电,将来能源网发展的趋势必然是电网。让化石能源回归工业原料的属性。
中国能源报:如何保障能源网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三网融合的安全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