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商贸易
莞香
世界香史源远流长,中国香史始于东莞。莞香,是产自东莞并以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誉称“瑶池佳气东莞香”,历来是东莞最负盛名的物产,清代雍正八年周天成修撰的《东莞县志·周志》中记载:“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它是东莞别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技艺和物产资源。“莞人多种香,祖父所遗,世享其利。地一亩可种三百余株,为香田之农,甚胜于艺黍稷者。”种植莞香是东莞人祖传之业,香农的日子,远比一般种稻田的农民滋润。寮步香市运出的莞香,品质好,数量大,各路香商、药商、香客乃至文人雅士,闻香而来。云集寮步的莞香商人中,既有东莞本地人,也有广州人、香港人,以及远在广东南端的雷州半岛人。他们往往代代相传,大做其家族生意。由于莞香声名远播,明清两代成为地方官府进奉朝廷的贡品。宫廷档案中仍留有来自东莞的“严露香”“莲头香”“切花香”“女儿香”等名品成批进宫的记录,朝野上下亦有“东莞悠远,香结朝珠”之说。
明代,莞香为广东进献皇宫的必备贡品,被当时皇宫的《贡档》和《贡摺》真实的记录下来。《广东史志》记载:“莞人多以香起家”,“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据称当时莞香甚是贵重,有“1两香等于1两银”之说。莞香最大的特点是带有清甜味,特别是燃烧之后,香气甜蜜清幽、芬芳宜人,通天彻地,久而不散。莞香药用价值极高,可行气止痛,纳气平喘,降气除燥,顺气止呕,在本草纲目等药典中都有详细记载。除莞香可作香料原料和治胃病特效药,白木香树的树皮纤维柔韧,色白而细致可做高级纸原料及人造棉;木质部可提取芳香油,花可制浸膏。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东莞香市、广州花市、廉州珠市和罗浮药市被誉为广东“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莞香的香市最为兴旺。广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今香港尖沙咀),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到石排湾(今香港仔)集中,再用大船运往广州,远销中国内地、南洋以及阿拉伯国家等地。由于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堂,尖沙咀古称“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为“香港”,其后延伸到整个地区总称为香港。这是香港名称由来的重要说法之一。中山原称香山,据说也与莞香有关。古代,中山市地属东莞,以产沉香著名,故名香山。
因此,莞香的加工集散,形成了东莞产香——运香——售香的产业链,成就了古属东莞管辖地“香港”的得名,更成为东莞人文基因的深厚积淀。
莞香是东莞最负盛名的特产和文化名片之一。莞人种香的历史悠久而厚重,甚至漂洋过海,享誉世界。
莞草
莞草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记载:“下莞上簟,乃安斯寝”,是《诗经·小雅·斯干》里的一句诗,意为“下铺莞草席上铺竹席,如此入眠方安适”。诗句中的“莞”,指的便是用东莞特产莞草制成的草席。莞草的种植和编织技艺曾流传千年。
莞草编织是东莞传统的手工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厚街、道滘、莞城、虎门、望牛墩等镇街,道滘镇是当中的主要代表。1960年成立东莞地方国营道滘草织厂、1964年成立道滘人民公社工艺品厂,草织业一度曾是道滘地方支柱产业,在鼎盛时期,道滘莞草编织工厂就有3000名工人,这在当时全国镇级工厂实属罕见。东莞的草织品深受港商喜爱,还远销英国、美国及西欧大陆等国家。1980年,东莞草织业再次达到高峰,其从业人员遍布9个镇街,与交通运输、建筑工程行业等联成经济网,解决了数十万人口生计。莞草编织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莞盐
东莞古代盐业的兴起和发展对珠三角沿海城镇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古代东莞即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盐业生产为珠三角沿海城镇的兴起集聚了最初的人脉,为其发展提供了人口、商贸流通、文化的基础。东莞可谓因盐建制,因盐发展。东莞县治最初就设在盐业生产的中心——东莞场,并长达420余年。虽然公元757年后县治迁至到涌(今东莞莞城)。
盐业生产吸引了南迁者定居,而定居盐场周边各姓,往往发展成为望族。咸西麦氏,“曾大父元,靖康盐场大使”;长安蔡氏为“邑名宗”,初居靖康,后迁居咸西;北栅凤冈陈氏一世祖陈常秩曾在广府从事盐政,熟悉靖康盐场,宋季举家从南雄迁至大宁北栅,后世再迁至沙头、归德场涌口里(今沙井)、福永、燕川、海南栅等二十多处地方,世代以盐为主业,并建立村庄清康熙年间东莞的墟市进一步繁荣,已经发展到三十七墟十二市。清末民初多达六十八墟二十七市,还成立了商会以保障商人利益,其中太平商会在太平墟(今虎门镇),由各行商公举总理一人,董事十六人,每年大会四次,每月常会三次,处理商务,规模仅次于东莞城商会。从因盐而起的靖康海市到太平商会,东莞沿海地区商贸繁荣,在各墟市进行交易的物品繁多,盐自然亦列其中。今日虎门镇有条叫“思贤冲”的街道,据当地老人说,此街道原名“私盐涌。
朱李月华【中华城市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