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趙竹青)為科學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對的減災需求,5月11日-12日,“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78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白春禮在致辭中指出,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實現國際社會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的科技國家隊,中國科學院有責任和義務為建設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帶一路”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
他表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作為首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運行的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將積極深化與沿線各國的科技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促進民心相通與人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希望,進一步匯聚國際智慧、凝聚國際力量,為有效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面臨的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積極創新平台、創新機制,切實提高沿線各國防災減災與生態建設水平,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水鳥真美發表視頻演講。她表示,非常高興看到中國政府為確保“一帶一路”建設的風險可控和可持續性而採取的積極措施。她希望各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繼續深化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效的減災科技支撐。
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承辦。大會以“攜手共建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絲路”為主題,共設有1個主會場、24個分會場,共同探討災害數據調查與共享、形成機理與物理過程、風險分析與管理、監測及早期預警、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災后恢復重建、跨境災害風險防范、可持續發展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