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提案建言推动 传统艺术进校园

时尚
时尚
2019-05-14 16:17
来源:互联网

本报靖西讯 在靖西市政协第二届三次会议上,佘秋艳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靖西本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认为:靖西市“非遗后继无人”的现象普遍存在,为防止“人走技失”,建议加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推进“传统艺术进校园”,将优秀传统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靖西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传统艺术进校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开设校本课程,开展非遗活动。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学生来源、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情况,开设本土本校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弘扬本土文化,增强家乡自豪感。目前,靖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靖西第二小学、靖西第五小学、安德中心小学和同德小学等多个学校将传统艺术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如安德小学充分挖掘安德民俗特色,陆续开展特色民俗文化“壮族末伦”“弄腊舞”“安德山歌”“小壮剧”等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自编自谱“壮族末伦”教材《欢庆十九大》等,引起各级领导广泛关注。

编写本土教材,激发家乡情怀。为强化青少年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弘扬传承家乡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怀,该市与广西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山水边城绵绣靖西》一书作为本土教材。全书共有六章,包括胜景靖西、文化靖西、物产靖西、人物靖西、边关靖西、辉煌靖西等,教材已分发给全市二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册,并以此为范本,广泛开展读书教育活动。

规范管理机制,建好传承载体。为做好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推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该市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完善传统技艺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规范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19个乡村少年宫的作用,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民俗特色,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人进校授教。宣传、文广等多个部门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宣传”等活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设壮族小歌手班,安德中心小学开展青少年山歌培训班;文广部门加强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少年绣球技艺培训班的指导和扶持,组织开设“壮族八音”青少年培训班和表演团队。通过以上途径,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培养新一代优秀民族技艺传承人。

多措并举推进,营造传承氛围。利用靖西市广播电视台,开设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力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各类非遗活动,在不影响“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前提下,让孩子尽量接触壮语,进而培养传唱经典山歌、末伦、壮剧的爱好。组织非遗中心和文化馆干部职工、民间曲艺传承人走进各大校园,演出优秀民间壮族文化剧目,让孩子们以兴趣为起点,感知并参与其中。同时,加大对壮族文化节目及人才的扶持,鼓励文艺团体改良、包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的文创产品,提升传统文化节目的文化和艺术档次。□杨柳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文化      家乡      壮族      安德      传统艺术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