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施巧手 再闻机杼声

时尚
时尚
2019-05-15 14:58
来源:互联网

李红婷在织布。(图片由李红婷提供)

李红婷在织布。(图片由李红婷提供)


  农妇施巧手 再闻机杼声

  “嘎嗒嘎嗒”的机杼声中,几位女工的双手上下穿梭,五颜六色的棉线汇编成一块斑斓的布条。2013年3月1日,侯马市晋商纯棉老粗布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婷告诉记者,作为缅怀无污染手工产品的一种方式,手工织布已成为侯马非遗文化中的一项。

  这是一条带着生态怀旧梦的商业征途。从2006年柔软环保的棉织品被推崇后,短短几年,我省涌现出七八家手工老粗布纺织厂。纵观全省,无论长治的襄子粗布、临汾襄汾的丁村粗布、运城永济的丑婆粗布,还是侯马粗布,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这些手工老粗布在市场竞争中,销售不敌普通纺织品,更不敌走低端线路的山东粗布,部分企业发展遭遇掣肘,急需突围谋变。


  一块布的困境

  每每看到这一架架织机,李红婷眼前就会浮现出婆婆刘翠艳戴着老花镜坐在旧纺机前悠然自得拉动纺机的模样。当年,婆婆看她对织布分外感兴趣,就手把手教过她几次,有时婆婆累了,她就替婆婆纺上一会儿。

  晋南一带盛产棉花,织布缝衣一直以来就是民间固有的风俗习惯。旧时,女人们忙忙碌碌的一生总离不开密集的纺机声。民国初期,耿杏花就是这样坐在纺机前,准备着一家老小的被褥衣物。因织机花样比较单一,手巧的耿杏花总尝试着多做几种花样,以给生活增添新鲜的气息。李红婷的婆婆刘翠艳,就是耿杏花的女儿。李红婷属于老粗布纺织工艺传承人。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的确良、太空棉、腈纶、涤纶、混纺……各种各样的面料可供大众选择。新时代的女性从手工纺布中解脱出来,走上了新型劳动工作岗位。

  2010年,赋闲在家的李红婷手摸着婆婆留下来的粗布床单,心生感概,“要将婆婆的手艺重新拾掇起来发扬传承”。这个想法得到了丈夫郭小五的支持。两人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四处筹集,投资了一百多万元将老粗布纺织厂建起来。

  场地织机齐备后,李红婷亲自操刀教授周边村民,并招用了几十名乡村留守妇女。手工织布尽管看起来麻烦,学习起来并不复杂,很多工人用一天时间就掌握了全部流程。

  为了迎合市场,2012年,李红婷还在侯马一商业街租用了门面,专门搞销售。第一天销售额有几千元。这个销售额不容乐观,甚至只能保本。李红婷介绍:“手工织布花样繁多,现在就有几百种。比如衬衣布都采用三二纱,需要两把梭子来回织,一件价格都在几百元以上。”

  手工纺织是个细心活,稍一疏忽,花样织乱,需要拆解重新织过。一般一个工人一天可以织布三四米,一块双人床单需要五块布条缝制,床单价格不菲,售价大多在二百元以上,即便这样,李红婷坦言也只是成本价。而在侯马有五六家销售粗布的店铺,货品大多来自山东等地的机械织布,一块床单的价钱可能要便宜一半。消费者不明所以,市场竞争给李红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机械织布和手工粗布不一样,手工织的更柔软,更有弹性。我能感受到,正是人的汗水和抚摸,给这些布带来一种灵气、一种灵魂的东西,而机械的粗布,显然更粗硬更冰冷,甚至有些板结。”李红婷认为“手工”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是一种文化的透视。“我们一般是挑选最纯的棉纱进行纺织,以保证质量。而很多机械粗布,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里面会混合一些其他材质,这些除了内行人,消费者是看不出来的。”李红婷历经两年的揣摩,对手工粗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纯棉粗布吸汗干爽,不含甲醛,没有刺激性,亲和皮肤,很多人用过都会再次购买。但李红婷的粗布厂每天各种开销高达几万元,加之定位在中高阶层,不多的销售额无异于杯水车薪,她有一丝窒息感。而正是侯马市一些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又让她有了向前奔跑的希望。“我国的手工纺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秦汉到清末,手工织机以蚕丝为主,不仅可以织出各种花型,还能织出以观赏为主的工艺品。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侯马更具优势的是,在北邬战国遗址出土的文物‘纺纶’,可以佐证侯马悠久的纺织史。”李红婷想要模仿山西粗布业界“泰斗”襄子老粗布的模式,进行全省加盟和扩充,“我只想保护好它,不让它被埋没。”


  一座城的启示

  说起粗布,山西人无一不知襄子老粗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手工      粗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