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潜山:传承非遗文明,留住乡愁匠心

时尚
时尚
2019-05-15 16:22
来源: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地方的珍藏记忆和文脉延续,更是人们心中的深深乡情、浓浓乡愁。但时移势易,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年轻人与非遗渐行渐远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潜山市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走出一条非遗发展新路。累计投入近千万元,通过活态传承让非遗“长生不老”,目前该市依托非遗形成的多项产业,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带动近千人就业脱贫。

目前,潜山有市级以上非遗目录4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非遗普查建档项目200余个,省级传承人12人,传习基地2家,形成了国家、省、市、潜山市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潜山市成立了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在安庆率先组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挖掘地域非遗底蕴,搭建群众活动舞台,注入时代元素,让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实现活态传承。每年春节期间,潜山非遗部门均利用年关返乡人员增多的有利时机,组织志愿者开展非遗普查,深入田间地头打捞,让民间绝活走出“深闺”。对具备生产性保护的桑皮纸制作、王河舒席、痘姆黑陶等,该市进行合理开发,促其走向市场,同时促进文旅融合,让非遗和旅游实现共赢,将闲置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

潜山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同烟,曾以“传统工艺生产桑皮纸的专用抄纸装置”“专用于桑皮纸传统生产工艺的焙笼”两项技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这两项技艺,前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后者易于控制温度,使纸张受热均匀,焙干速度快。桑皮纸为该市著名纯手工工艺品,始产于汉末,又称汉皮纸,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其特点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吸水力强,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和制伞、糊篓、做炮引等。桑皮书画纸为文房一宝,是出版复印难得纸张。潜山桑皮纸曾用于故宫倦勤斋通景画修复衬纸,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

“孔雀东南飞传说”是潜山国家级非遗,在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诞生了古代第一部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历代流传的传说,至今在潜山方言里仍见端倪,如将刁难媳妇的婆婆叫“焦八叉”,将受折磨媳妇叫“苦芝子”,将懦弱老好人称“糯米官人”等。此传说起源早,流传广,内涵丰富,且衍生了“乞巧节、娘娘会”等民俗节日,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特征,对人民群众心理素质产生了重要影响,且积淀渗透至今,具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痘姆黑陶是省级非遗,是潜山传统名牌之一。据薛家岗遗址考古发掘考证,痘姆制陶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故潜山被称为“皖西南陶器之乡”。痘姆黑陶制作过程复杂,有15道工序,含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制坯方法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术。制陶需选用纯净而细腻红粘土为原料,需25天左右烧制而成。

如今,古老而丰厚的非遗已成为潜山一张夺目的文化名片,非遗传习基地已成为非遗爱好者的劳作舞台与精神家园。潜山非遗这朵散落在民间的小花,在姹紫嫣红的华夏文明百花园里,在世代殷勤浇灌中常开不谢,始终绽放出无穷魅力!(储北平 芮刘斌)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潜山      文明      传承      安庆      匠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