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地推进,在人才发展、交通一体化、产业升级转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京津冀都市圈逐渐兴起。随着都市圈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都市圈内的重要节点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新价值也将获得释放。
新一轮都市圈将崛起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方面,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已提出,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对此,业内认为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与发展离不开户籍制度改革,城市群的融合与户籍一体化必将形成合力,两者相互促进。未来,城市群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都市圈则将是城市群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京津冀都市圈迎发展
作为中国都市圈兴起的典型代表,京津冀都市圈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是以来,三地优势互补,通力协作,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5万亿元。其中,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为30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8809.6亿元,增长3.6%;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为36010.3亿元,增长6.6%。
在国家战略引导下,京津冀三地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围绕“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骨架,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轮廓日益清晰;三地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生态环境保持向好态势,资源要素配置范围扩大;2018年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京津,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
今后,京津冀都市圈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发挥重要历史性作用。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形成新的增长极。
霸州新价值将获释放
依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环京城市群承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外溢的人口与产业,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辐射带动下,区域新价值也将获得释放。
其中,位于冀州平原东部的霸州,北距北京80公里,东临天津70公里,西接雄安新区35公里,是京津雄都市圈区域联动的枢纽城市。霸州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拥有三大国际机场和三大天然良港,域内高速公路“五纵两横”、高速铁路“四纵两横”,形成多个“黄金十字交叉”。
日前,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启动铺轨,预计7月试运行调试,9月与新机场同步开通运营。随着京雄城际的开通,京德高速的规划建设,将使霸州与北京的距离缩短至半个小时之内,霸州与大兴国际机场的距离缩短至一刻钟之内,为霸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提供更突出优势。
另外,霸州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打造电子信息、休闲食品、高端装备、健康医疗器械四大先进制造业和温泉颐养、商业服务两大现代服务业的“4+2”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大背景下,霸州目前已明确“1+4”功能定位,全力做好做强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文章,建设京津雄区域节点城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临空经济发展协作区、城乡统筹示范区。未来,霸州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生态新城、美丽霸州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