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不力,“蓝光行动”折戟沙漠

时尚
时尚
2019-05-16 15:02
来源:互联网

应对不力,“蓝光行动”折戟沙漠

美军遗留在伊朗沙漠中的飞机残骸

  1980年4月,为救回被扣为人质的美国驻伊朗使馆人员,美国以92名特种部队成员、6架C-130运输机和8架直升机组成联合特遣队,发起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行动。虽然美军成功秘密潜入伊朗境内,但因受到恶劣气候和直升机机械故障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得不中途撤退,其间两架飞机相撞起火,最终付出阵亡8人、损失8架飞机的惨重代价。“蓝光行动”中,美军面对一系列意外情况所作出的临机处置值得深入剖析。

  应急预案不充分,困难预想不全面。“蓝光行动”的计划,不可谓不完整,不仅考虑了飞机型号、架次、航线、中途加油、行动地域地形等问题,而且对营救发起时间、分队进入方式、解救人质方法和撤退路线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但唯独缺少应急处置预案。这一疏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任务失败。

  美军从进入伊朗境内160公里后便意外不断。美军首先遭遇该地区常见的沙尘暴天气,因此前从未制定针对此类天候的应急预案,因此直升机驾驶员只能硬着头皮凭经验保持在70米高度飞行。由于细小沙尘吸入直升机发动机,6号和5号直升机先后出现故障掉队。其余直升机在历经重重困难进入预定的“沙漠1号”地区加油时,2号直升机又因辅助液压系统失灵无法工作。这样,原计划的8架直升机只剩5架能够使用。此时,美军才发现并没有5架直升机继续执行任务的行动预案,地面行动指挥官贝克韦斯一筹莫展。由于无法根据具体情况对行动人员和计划做出调整,“蓝光行动”被迫取消。

  此时,缺少预案的弊端进一步放大。行动取消后,所有人员在撤退时才发现,整个计划并没有直接从沙漠撤离的预案,参加行动的美军各个单位也从未演练过相关内容,这给美军带来灾难性打击。撤退命令下达时,美军出现混乱,一架直升机撞向正准备起飞的C-130运输机并引爆机上弹药,8名美军士兵当场死亡,“沙漠1号”地区变成一片火海。

  应急准备不扎实,特情处置不合理。“蓝光行动”计划形成后,美军虽然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也挑选了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现场指挥,但由于执行任务的部队组成复杂,因保密又相互隔绝,导致参加行动的各部队成员互不认识。行动开始前,所有参战部队甚至没有进行过协同训练,为之后特情处置失败埋下隐患。

  指挥体系不统一。表面看,“蓝光行动”由詹姆斯·沃特陆军少将担任最高指挥官,但其所在的指挥小组还包括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中央情报局人员,甚至还有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实际上沃特掌握的权限和情报并不多。在具体行动指挥上,又区分地面和空中行动指挥,指挥官分别来自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3人缺乏统筹协调,当参与行动的直升机数量减少为6架且已错过会合时间后,地面部队对这一情况竟毫不知晓,只能苦苦等待,错过最佳临机决策时机,耽误行动进程。

  通信协同不顺畅。“蓝光行动”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直升机出现了机械故障。事实上,当率先进入伊朗的C-130运输机遭遇沙尘暴后,如果此时负责空中指挥的凯尔上校能够及时通知直升机编队做好应对准备,之后所有事故都有可能避免。然而,由于凯尔对直升机编队人员情况不了解,且无法直接指挥,兼之彼此间通信联络困难,凯尔最终放弃了与直升机编队的沟通,直接导致一系列意外的出现。

  装备性能不熟悉。行动前,考虑到海军飞行员不熟悉地面突击和投送任务,美军调用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飞行员执行此次任务。然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对海军RH-53直升机的性能并不了解。当6号直升机报警灯闪烁时,只需通过减速并降低飞行高度,就可继续安全飞行79小时,但他们并不掌握这一情况,反而认为出现严重故障,将飞机丢弃在沙漠里。在5号直升机导航和飞行仪表无法使用时,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同样作出无法继续执行任务的决定,实际上这架飞机离预定会合地区“沙漠1号”只剩不到25分钟航程,且马上将摆脱沙尘暴影响。可以说,如果飞行员能够熟悉座机性能,正确处理意外故障,完全可以保证6号、5号直升机坚持到达集合点。撤退过程中的两机相撞事故,也是部分由于人机配合不熟练、队员之间不默契等因素导致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直升机      蓝光      1980年      舰载机      协同训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