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与晋宁区政府签订投资开发框架协议,拟投资约200亿元建设晋宁绿地国际健康城项目。
这是继巫家坝片区绿地东南亚区域总部项目、大渔片区绿地滇池国际健康城项目之后,绿地布局云南的又一重大项目。绿地香港云南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增强了绿地在昆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绿地将高标准打造已落地项目。
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昆明市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便民利企、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建设投资环境最开放、行政审批最高效、公共资源交易最公平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版
走进昆明市政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非常清晰,自助预约查询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全面实现数字化服务。相比2001年1月成立的昆明市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已是“天壤之别”。正是从那时起,昆明市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为民服务站为节点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昆明高起点谋划“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成为西南首个部署应用国家信息中心免费配送标准化应用系统的城市,并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至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和党群服务领域,在全国首家建设“一网四中心”。
“从‘+1’到‘+4’,这在全国是独创。”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说,昆明开展“一网四中心”建设,统筹推动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推动更大范围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做法,极富战略远见。而且,遵循了“全国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上与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实现“统一服务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管理、统一数据共享、统一效能监察”五个统一,下可延伸服务至所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五级联动。
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昆明率先在全省完成“三级四地”远程异地评标,与贵阳市实现全国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并积极探索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机制,推进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开展。同时,积极搭建投标中标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让中小微企业通过申请“投标贷”或“中标贷”,缩短贷款申请时间。云南某建设工程公司成功申请近300万元“中标贷”,相比过去节省了数月时间。
在投资服务方面,强化“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服务,推进“服务一条龙”。自2017年以来,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先后为优必选、双环铂、启明星辰、华强方特等多个重点项目开展全程免费代办、帮办服务,共计走访企业75家,服务投资项目58个,在工商登记、用地审批、后续保障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开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模式
“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至80项,在已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的省会城市中最少。”这一数据曾是昆明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骄傲”。但是,昆明市也清醒地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城市衡量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优不优,最重要的不是看减了多少事项,而是看减了什么事项,该减的环节、材料、时间、费用是不是真减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是不是真方便了。
昆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在昆发展已有10年,既是昆明巨大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受益者。“购物中心里的千余家商户享受到办证优化服务,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确保了企业合法经营、规范经营。”世纪金源(云南)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上门服务,主动为企业争取各类扶持、奖励资金,为企业良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务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老百姓的获得感就更强。”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人说,通过“一网四中心”平台的数据整合与共享,让供给侧的数据信息更客观、更准确、更真实,从而实现需求侧群众办事更方便。平台同时提供了近7000个办事情形,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可以进行精准选择,减少了30%以上不必要提供的材料;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同一事项,平台提供了30多个“一次办成”的主题套餐服务,实现“申请一张表、材料一次交、一次办成事”。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10个办事事项纳入综窗进行“一窗受理”;累计梳理“一网通办”事项1673项,设置了开办美容美发店、开办小型超市等6个主题服务套餐;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5202项;梳理“就近申办”首批79项事项;梳理25个市级部门285个“马上办好”事项清单。对办理量大、办理频次高的事项,实行全市通办、跨区能办、异地可办。群众和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
打通监察问效“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