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法國駐華大使館、梅馬克當代藝術中心主辦的“支架/表面藝術運動:一次解構繪畫的激越實驗(1967—1974)”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法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贊羅文哲和文化官員白莫迪擔任總策劃,由親歷“支架/表面藝術運動”的法國資深策展人、藝術史家卡羅琳·比西埃和讓—保羅·布朗謝共同策展,展出了安德烈—皮埃爾·阿納爾、樊尚·比烏萊斯、皮埃爾·布拉利奧、路易·卡內、馬克·德瓦德、達尼埃爾·德澤茲、諾埃爾·多拉、托尼·格朗等15位法國藝術家的76件作品。
“支架/表面藝術運動”是20世紀60年代末發生的一場短暫但激烈的先鋒藝術運動,被稱為法國20世紀最后一次前衛藝術運動,它上接畢加索和杜尚開啟的現代主義、前衛藝術傳統,直面彼時全球藝術運動中心轉移至美國后法國藝術界面臨的思想和身份危機,對法國的現代主義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當時,與世界范圍內同時進行的抽象表現藝術、貧窮藝術、波普藝術、極簡主義等藝術運動相比,“支架/表面”藝術運動的參與者既是藝術家也是理論的提出者,都有與過去決裂的意願。這些參與者的目標是將藝術去神聖化,把繪畫和雕塑從桎梏中解放出來,在抽象表現主義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重新找到表達空間。為此,他們使用廉價和普通的材料,通過簡單重復的方法進行創作,正如此次展覽中“無筆作畫”“無框畫布”“燒灼、烙印”“繩結、網、梯子和繩子”“色彩優先”“時間、陽光、泥土和雨水的貢獻”等板塊所呈現的,正是藝術家當時的工作方式。
“‘支架/表面藝術運動’雖然是一次非常短暫的運動,持續時間不超過十幾年,但它的重要性在於其成員對繪畫的解構,他們消解了繪畫表面和背景的概念,將作品從牆壁遷移至開放空間或公共街區。他們使用廉價和普通的材料,通過簡單重復的方法進行創作,如折疊、壓印、打結、切割、互鎖……他們的美學研究和精神反思共同滋養著他們的實踐。”卡羅琳·比西埃說,為了支持和証明手工勞作的重要性,藝術家們借用了手工藝或家庭工藝的實踐知識,採用了舊石器時代藝術、北美土著的創作方法,部分藝術家甚至從中國古代的哲學和繪畫中汲取了靈感。而這,也正是該展之所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原因之一。
在蘇丹看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冷靜的、讓人懷舊的地方,在這裡,歷史的樣片被浸泡在一種挑剔的目光中和犀利的語言之中。所以每一次涉及藝術史的展覽,不僅僅是在場的作品,包括這些組織者同樣是誠惶誠恐的,因為他們都要接受這種批判和挑戰。“‘支架/表面藝術運動’展尤其是這樣,因為對於中國的藝術界來講,它是比較陌生的。但好在這次展覽的全面性展開,讓我們看到了這段不應該被忽視的歷史,也看到了支撐整個運動表象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語境。我們要加深對藝術本體發展規律的認識,並通過這個運動看到法國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曲折發展的過程。”蘇丹說。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高素娜)
(責編:公雪、胡洪林)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圖解:2018年山東12市黨政“一把手”調整 2018年,山東省12市19位黨政“一把手”進行了調整。從籍貫看,19位“新面孔”均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這12市除濟南、東營、濰坊、威海、濟寧、日照、棗庄7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代市長)雙雙換人之外,其余5市的黨政“一把手”均有調整。九位前任市委書記七人升任省部級領導,一人另有任用。…【詳細】
山東頻道原創稿件
一文讀懂山東“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深化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力爭2020年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山東打響了2019年改革“第一炮”。 財政體制是調節政府間財政分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導地方經濟行為的“風向標”。由於多種歷史原因,山東省本級財政支出相對不足,並且由來已久。…【詳細】
山東頻道原創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