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濉溪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整合资源阵地、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实践内容,倡导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确保各项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近日,濉溪县委书记、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赵德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和品牌培育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
赵德志: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部署,濉溪县整合资源阵地高位推进,创新服务模式注重实效,丰富实践内容突出特色,用先进思想占领基层阵地,让品牌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53支;建成中心、所、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643个,覆盖11个镇、2个园区、213个行政村、22个社区。
记者: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濉溪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赵德志: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定一份方案,即出台《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确立了传、讲、评、帮、送“五字”工作法。成立两支队伍,即确立由县、镇(园区)、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负责人的领导机构;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队长的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园区)、村(社区)相应成立了13个支队和235个小分队。建立三级阵地,即按照有阵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教材、有记录、有成效“七有”标准,建设6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县级层面,建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镇(园区)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村(社区)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群众具体需求,开展实践活动。完善四项机制,即出台《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建立县领导联系指导镇(园区)、结对共建和工作保障机制。打造五大平台,即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服务、文化健身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和健康医疗服务等五大特色文明实践平台,初步形成全覆盖的文明实践服务网络。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精准服务群众的目的?
赵德志:濉溪县主要通过聚焦“三大重点”,精准识别需求,精心准备内容,精确实施指导。一是聚焦需求对象。针对农村不同群体,让实践活动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聚焦实践地点。在公园、集市、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实践阵地。三是聚焦服务内容。针对群众的不同所需,精准安排志愿项目。如针对基层广大留守妇女就业问题,自2018年以来,县妇联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8期,参训3390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濉溪采取了哪些措施,全力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
赵德志:濉溪县主要通过紧扣“四个环节”,来确保实践活动成效。一是加强基础保障。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据实拨付,另外今年县财政列支130万元,保障活动运转、人员培训和志愿服务经费。二是壮大志愿队伍。县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各镇(园区)、村(社区 )组建以党员、青年、巾帼为主力军的志愿队伍,全县共招募、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2595人。三是丰富实践活动。整合“党群连心站”和各类社会公益组织,自2018年以来,全县开展理论宣讲、“三关爱”等文明实践活动3256场次,参与群众达53.2万人次。四是凸显地方特色。探索开展“茶馆+”“好人+”“红色+”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今年4月4日,举行的“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介。
记者:濉溪县如何培育符合濉溪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
赵德志:濉溪县通过培育“五个一批”,打造富有濉溪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选树一批文明实践典型。一个示范所——临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个示范实践站——刘桥镇王堰村;一批示范实践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王士宏、义务修车二十六载的“中国好人”王启军等。巩固一批文明实践示范阵地。2018年11月25日,濉溪县电动公交“镇镇通”正式运营,200辆电动公交车穿梭于县城、镇村之间,我们利用公交车体、车载语音和宣传资料等媒介,打造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推出一批符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濉溪镇蒙村打造的以文艺演出、亲子书画、健康讲座等为内容的“快乐星期天”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韩村镇“别样红”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完善一批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在县融媒体中心手机客户端“濉溪在线”中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板块,探索手机客户端一键登录、后台运行互联互通,群众登录平台即可点单评单、查看活动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规范志愿服务运行等机制。
记者: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下一步濉溪县将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