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院”,花费减一半

时尚
时尚
2019-06-01 23:00
来源:互联网

  为开展普惠养老,武汉进行了探索:市社会福利院有个“双子楼”,一栋公办公营,面向特定的困难老人,另一栋则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床位根据市场定价,面向全社会;智慧居家养老项目走进社区,支持老人就近、就便在机构、家庭之间自由选择,在家里也能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养深度融合,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质量。

  老龄化进程持续,“确保老有所养”愈发成为紧迫的任务。有的地方,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又价格偏高……养老机构“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成为摆在一些老年人面前的难题。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力争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实现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服务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提升”,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服务价格“两下降”,民众对社会养老服务“一满意”。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首批城市,武汉是如何满足养老需求、改善养老体验的?日前,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读政策,分享经验。

  双子楼养老院,一栋公办公营,一栋政企合营

  “人口老龄化上升期,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的趋势。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上,政府主要承担基本养老服务职能,包括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给予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护理补贴等。

  面对日益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从2013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9亿元,支持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等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并带动大量地方投资共同参与。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之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副调研员王谈凌说,政策支持的结果就是价格可负担,服务价格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变动等挂钩,让普通群众、工薪阶层买得到、买得起、买得放心。

  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是气派的“双子楼”结构。副院长王志平介绍,大楼分为两栋,其中福康楼经营模式为公办公营,有床位814张,价格为每张18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接收“三无”(特困人员)对象,及失能、失智、高龄的社会代养老人;福寿楼经营模式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床位规模为1252张,由企业根据市场自主定价。

  “武汉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高龄、空巢以及家庭小型化等特点集中,城市养老服务的需求旺盛、家庭自给能力弱、购买力强。”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武说,城市与有能力、有经验的企业对接,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有利于切实解决“买不到”“买不起”等问题。

  互通互融,1张机构床位激活10张家庭床位

  “太感谢智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了,我们子女省了不少力气。”武汉市民王女士说,服务中心不仅可以24小时集中看护,助餐、助洁、助医、进行健康管理,还能通过智能终端第一时间进行呼叫、提供上门服务。

  王女士的母亲纪大妈,于5年前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们因为平时工作忙,便雇人照顾,但前后换了30多个保姆,都不满意。子女们又将老人送到位于郊区的养老院,没想到刚住了一周,老人就吵着要回家,子女们只好把老人接走。

  去年10月,王女士看到了青山区悦达社区的智慧居家养老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母亲送了过来。“价格比养老院和雇人都便宜,但服务反而更加周到。最关键的是,它离家近。”这个选择,让老人和子女们都很满意。原来,这个养老项目既有20张床位,可以提供24小时照料,也有各种面向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王女士的母亲可以在养老床位、家庭之间自由选择,住在家里也能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广义上,居家养老不仅是指住家里养老,也包括在家庭附近的社区养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医疗联      床位      三无      家庭养老院      专业养老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