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举行。齐鲁晚报联合潍坊风筝会办公室、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特别策划推出国内媒体大咖聚焦2019潍坊国际风筝会暨全省拍客摄影采风一日挑战赛,邀请全国各地23家媒体单位和省内的100位拍客共赴潍坊风筝会。参与风筝会有啥体会?不少摄影大咖说出了心里话。
包头日报副总编辑郑玮:群众参与度高是成功秘诀
在来潍坊之前,郑玮对潍坊的概念就有两个,一个是风筝,另一个是郑板桥。郑玮认为潍坊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可是他还是没有想到,潍坊国际风筝会群众参与度如此之高。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郑玮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风筝爱好者,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尽情放飞。当他在放飞现场看到从内蒙古远道而来参加风筝会的老乡时,他确信潍坊国际风筝会是办给群众的,“离百姓近,这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之处。”郑玮说,他很欣慰地看到潍坊国际风筝会变成了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大Party。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视觉总监徐南:风筝会给我带来很多灵感
徐南是人民日报《新闻战线》的视觉总监,她是第一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没想到风筝会的场面这么大,十分震撼。风筝的种类不仅多,而且造型新颖。”她说,“我个人比较喜欢鱼,所以对飘在空中那些金鱼、海豚、章鱼等造型的风筝印象深刻,色彩斑斓,十分好看。”
除了震撼,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还带给了徐南更多灵感。“我是从事视觉工作的,一些风筝的配色以及造型,都给我许多新思路,让我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做出一些创新。”徐南说。
人民网记者刘祺:犹如置身于童话世界
刘祺第一次来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会给他的最大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他说,在记忆中风筝就是很传统的竹条糊上纸的那种,当他来到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现场,他才知道原来风筝的种类造型如此之多,大的小的,千奇百怪,只要能想到的,在天上都能看到。来到放飞现场,抬头仰望那些色彩斑斓的风筝,犹如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刘祺尽管是山东人,却是第一次来潍坊,也是第一次与风筝亲密接触,如果有机会,他会带着孩子一起来,让孩子也感受一下风筝的快乐。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山西晚报摄影部主任马立明:用心传承,风筝成就了潍坊
“我一开始知道潍坊,也是因为风筝。”在马立明看来,潍坊风筝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代表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说起来,风筝是一个很小的东西,但是潍坊一直在持之以恒地、用心地把它做下去,传承下去,风筝成就了潍坊,而潍坊也成就了风筝。”
马立明说,像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这种造型奇特、较大的风筝还是第一次见。“20日,几组西游记造型的风筝让人眼前一亮,既有体现传统文化的风筝,也有现代软体风筝,如小熊、超级马里奥等,还有鲸鱼、鱿鱼、螃蟹等造型的风筝,都让我觉得十分震撼。”马立明说。
文汇报主任记者赵立荣:层次高质量好,“第一”当之无愧
赵立荣告诉记者,四年前他也来参加过潍坊国际风筝会,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层次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赵立荣亲眼见到了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风筝,见到了960平方米的国旗风筝,这些大手笔的风筝让他感到非常震惊,而在现场2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的快闪活动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立荣认为,没想到潍坊国际风筝会竟然吸引了这么多国外的友人参加,无论规模还是质量,潍坊国际风筝会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最好,“希望还能有机会参加,祝愿潍坊国际风筝会越办越好。”
羊城晚报视觉新闻部新闻采访室主任黄巍俊:潍坊对风筝的爱是骨子里的
黄巍俊说,20年前他也参加过广东省的风筝会,但这次来到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现场给了他不同的感受。黄巍俊觉得潍坊是个神奇的城市,在放飞场上,他从男女老少的脸上看到了大家对风筝的热爱,那种对风筝的爱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在这里,黄巍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他以往的印象中,风筝多是燕子、蝴蝶之类的造型,而在这里,他惊奇地发现天空中飞的是航母、发动机、动物等造型各异的风筝,“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都能做成风筝。”
黄巍俊觉得,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颠覆了他对风筝的认识。“我希望潍坊风筝能走向世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黄巍俊说。
钱江晚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赵星:下一次要亲手放一回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