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时尚
时尚
2019-06-16 11:07
来源:互联网

  新华社南昌6月15日电题:出发,“初”发——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高皓亮、邬慧颖、刘羽佳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1)出发,“初”发——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一部史诗,从第一行文字就能感受英雄的力量。

  一座大厦,从第一块基石就能推测屹立的高度。

  一次远征,从第一步出发就能找到胜败的根源。

  于都河畔,惊涛作证,一座丰碑直刺苍穹。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2)出发,“初”发——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6月1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85年前,近9万中国工农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了一场九死一生却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远征。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那群远征的人,到底为什么,就虽死无憾地出发?

  那群远征的人,到底靠什么,能坚定从容地出发?

  那群远征的人,到底图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出发?

  于都河畔,赣南红都,在红军长征出发之地,随便抓起一把泥,指缝里就会流出长征的故事、红军的传奇。

  走近这块热土,走进这些故事,一种不朽的精神跨越时空指引着人们去追寻伟大远征出发的步伐,去感悟源自初心的澎湃……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3)出发,“初”发——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出发,为什么?

  在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的古祠堂里,放着两本族谱,一本是传统家谱,一本是满满登载了这个村几百名红军烈士名字的英烈谱。

  岂止是于都,在瑞金,在兴国、赣县、宁都、信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南原中央苏区,许多村庄都有一本红军烈士谱。

  而几乎所有的长征历史研究的著述都毫无例外地写道:近9万中央红军跨过于都河出发长征,能平安抵达陕北的不过寥寥数千人。

  一场“平均每公里就有三四人倒下”的远征,当年的红军,为何就虽死无憾地出发了呢?

  答案,或许就写在装下了整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脑机关的谢家祠堂里。

(新华全媒头条·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4)出发,“初”发——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追寻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景(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1931年11月,在闽赣交界的小城瑞金,叶坪谢家祠堂中,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年仅“10岁”的中国共产党开启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的伟大预演。

  而这个红色新政权与国统区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的人民挺直了腰杆做主人!

  “红军来了,肚子能吃饱。”这是谈起当年苏区的记忆时,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92岁的梁文河常说的话。在他的记忆里,红军来之前,农民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要给地主交八成,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很苦。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不但不用给地主交租,生活困难也有红军帮忙解决。

  “有了对比,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让百姓们坚信,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就能不受欺压、就有好日子过。”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说,“因此在苏区沦陷后,千万人争当红军跟着党走,就是大家认定了跟共产党走是对的,要继续斗争,把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再夺取回来,并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新闻图片      专题      中央      出发      初发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