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是新時代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頭等大事。
對於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及至經濟高質量發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具有哪些重要意義?股民在投資科創板時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應注意哪些要點?本期新華網《白話金融》欄目邀請中信建投証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為網民全面深入解讀科創板的深遠影響。
以下為訪談實錄:
武超則:
科創板是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的有六個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整個板塊定位來看,實際上與美國納斯達克、倫交所的高科技市場和AIM市場是比較類似的,都是指向圍繞技術創新為主的領域。關於這項工作的進展,從去年到現在,我們看到已報材料的公司超過了100家,已問詢的公司也將近一大半,可以說整體進展很快。
我覺得最核心的是其主要面向科技創新,或者說是國家核心技術重點發展的領域。作為一個TMT行業的分析師,還是回歸到科技行業本身。今年,市場對科技行業提出了很多期待,無論是出於對技術演進的追求,還是考慮到當前全球競爭的格局,在目前這個時點推出科創板,對於我國本土企業自主創新、高科技行業發展,幫助企業直接融資,都將產生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科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堆疊起來的,而是需要長期制度支撐。這也為中國科技行業的公司提供了一種直接融資的機會,能夠讓其在資本市場、主流市場中受到更多關注。從這個定位上看,我覺得對於科技行業最大的意義,在於能夠通過資本市場長效機制支持其發展。我覺得這應該是第一次和全球對標,具有裡程碑意義。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對制度建設長遠影響更大,具體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創新、突破。
第一,放開定價機制,並制定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過去我們看到所謂的23倍市盈率發行定價,那這次應該說是真正意義上將IPO定價放開。我覺得對於企業而言,科創板將在真正意義上形成一個比較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不是簡單的PE估值,而是以較精細化、市場化的定價維度,對於一些質地良好的企業,即使當下沒有利潤,也可能會獲得較高的估值。我覺得這是第一點影響,就是定價機制的放開。
第二,我們看到在交易制度方面的一些設計創新,比如說漲跌停板的放開,對合格投資者進行比較詳細的界定等。從長期來看,這相比於既有的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等也是重要的突破。
第三,強化信息披露監管,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一項原則。實際上要求盡可能把公司情況進行詳盡披露,確保信息披露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公平。同時,在基礎制度方面,也匹配著非常嚴格的退市制度,這其中對券商的前期要求非常嚴格,包括在財務審核、審計等方面,這也是非常接近於注冊制的基本原則和框架。
從這三個層面來講,我認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對於IPO制度、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非常大的突破。
科創板具有典型的高風險、高收益特征,或者說波動會加大。其實,我們談到定價機制、漲跌停板制度方面的創新,會使得企業的分化更加劇烈。這種分化,就是說以往同一行業的的估值相對會有板塊性,而接下來可能更多會從板塊或主題的角度回歸到具體的公司質地。同樣在一個板塊中,會有經營得好的公司,也會有差的公司。投資時必須仔細分析公司的具體情況。科創板包括注冊制帶來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退市機制也會越來越嚴格,當這樣流動循環起來,就會看到真正的好企業可能更容易得到關注,也可能突破原有的估值瓶頸,差的企業則會真正意義上的被邊緣化。
我們看到港股、美股很多公司即使上市,也沒有太多意義。沒有投資者去交易、關注,它一樣也會退市,甚至會付出更高代價,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分化是個很關鍵的主題詞。好的企業會更加奪目, 差的企業會更加邊緣化。
這點亦是對投資者的挑戰,即必須具有更加專業的水准,或者說從價值投資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從今年存量A股的表現很明顯,這種“二八效應”是非常清楚的。我認為,機會可能在於比較好的本土科技公司,讓我們也能分享這種公司的成長﹔而對這類公司,制度的包容性會更強。當然,風險就在於這種新經濟的行業企業,比如芯片、半導體、醫藥等,專業性很強,在早期研發的過程中確實會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講,最大挑戰是如何區分,而不是簡單地應用過去“炒小”“炒新”的邏輯。這就是為什麼要對個人投資者提出相關門檻要求,我認為這都完全出於對普通投資者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