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这个位置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电桥,它们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进行整流……”
讲台上,这个戴着黑框眼镜,一副典型理工男形象的学员正在介绍各类电子元器件在电路板中的作用。他就是航天工程大学学员四大队知名的“技术控”杨满。
从大学生到基层士兵,再到军校学员,杨满用勤奋与拼搏,实现了从军路上的“三级跳”。
2016年,杨满带着“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证书从地方大学毕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他,本科期间便获得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二等奖、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并拥有一项国家专利。还没走出校门,杨满便收到了一家研究所抛来的橄榄枝。
然而,在那年征兵宣传片《战斗宣言》里,火爆的军事训练场面和先进的电子对抗装备在杨满这个“技术控”心中掀起了巨浪,“科技兴军”的字眼仿佛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一边是研究所的工作,一边是向往的绿色军营,到底该去哪里,杨满心里犹豫不决。
“辞掉工作,推迟考研,参军报国!”辗转几天后,在父母的鼓励下,杨满终于定下了决心。他坚信,部队一定会有他展现自己专业技术的舞台。
新训结束后,杨满分到了某部蓝军大队,“技术控”如愿成为了一名电子对抗兵。因为专业优势,他开始在全营范围内对装备原理、操作流程、检修方式进行专业授课,很快,他从一个懵懂的新兵成长为技术骨干。
说易行难。一次演习过程中,杨满所在部队的某装备突发故障,无法开启。这时距离任务开始不到一个小时,由于厂家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形势变得十分紧张。这时,作为技术骨干的杨满主动请缨,前往阵地维修故障装备。
走上阵地的他,拿起装备、打开后盖、检查元件,一气呵成。几分钟后,他发现核心器件并没有烧坏的痕迹,于是他断定是内部供电线路出现了问题。装备内部有着近百根线路,如何精准找到故障的那一条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细致、细致、再细致!杨满克服高温一根根排查线路,汗水从他的脸颊滑下,一滴滴落在地上。40分钟后,杨满终于锁定了故障线路,当即焊接加固。最后,故障装备重新启动的时间定格在演习前19分钟。
“身为技术骨干,面对困难一定要敢于亮剑!”这是杨满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事实上,他做到了。
一次实验中,某装备升降系统出现故障,厂家回复说是继电器的原因。但更换继电器后,情况仍没有好转。杨满找到图纸,对元件逐一分析测量,最终大胆推翻厂家的说法,认为问题出现在限位开关上。经过验证,果然是开关内部故障——弹簧生锈,导致天线无法正常升降。
杨满是货真价实的技术担当。两年来,他在单位累计授课示范17次,制作科技模型11个,独立排除故障10余次,演习现场抢修装备2次,被基地评为“装备管理先进个人”。
2018年6月,作为优秀义务兵的杨满被单位推荐参加“从优秀大学生士兵中选拔干部”考试。
偏胖的体型让杨满在军事科目上吃了不少苦头。为了取得好成绩,他坚持在每天连队训练后给自己“开小灶”,或是6公里长跑,或是高强度力量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灶”吃多了,杨满变得更精干了,体能也有了质的提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杨满以战略支援部队总分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航天工程大学。
课程的压力并没有让杨满失去对科技实践的兴趣。查阅资料,联系教员,焊接电路……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制了无线充电器、扩音器和自动光控照明装置模型。一时间,“技术控”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大队。同时,成绩优异的他被推荐成为学院第一届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