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利县老县镇的社区工厂,包含电子加工厂、服饰制造厂等。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中国青年网安康7月7日电(记者 张博)陕西省平利县是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重点县,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先后建成112个集中搬迁安置区,累计让28555户83307人告别深山搬进新居。如何解决搬迁后的生存发展问题,保障他们有稳定收入?充分调研之后,平利县决定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广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社区工厂,从而成功探索出一条“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新模式。
一名女工在制袜车间操作机器。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所谓“社区工厂”就是“搬迁”加“就业”, 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集中搬迁安置区中配套建设社区工厂,既很好承接了产业转移,又解决了搬迁户离开土地后无活可干的问题,让搬迁群众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
扶贫工厂目前大多采用“计件工资制”。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社区工厂83家,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就业60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
电子加工厂操作台。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平利模式”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效解决了“三留守”等社会问题。为秦巴集中连片区精准扶贫趟出一条新路子,实现了农民、企业和政府的共赢。
一名工人在缝纫机前加紧赶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2017年,陕西开始在全省推广平利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到2018年底,陕西省发展社区工厂526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713人。湖北、甘肃、重庆等地150多个县区的负责人也先后到平利县考察学习社区工厂。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