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浙江省象山县墙头镇溪里方村景色格外美,村东村西两侧有溪水蜿蜒,远处黛山在雾中静默,更像一幅山水画。
这里是江南古村落,先后获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最洁美村庄,如今正在打造多元乡村旅游业态,岭南的、塞北的,操不同口音的外地客人络绎不绝。
村民伊家定不种庄稼种盆景,承包地里栽的是苗木盆景,满院子里都是盆景。老伊说:“游客喜欢这里的盆景,先看实物,然后网上订购。去年,我4亩多地的盆景收入18万元,今年预计还要超过这个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变了老伊的命运,也提升了溪里方村的乡村产业竞争力。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正在深刻改变着乡村。
如果说,过去农村各产业是相对独立,那么现在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新趋势。目前,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达10万余个,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
今年1-5月,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4%。各地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掘农产品新功能新价值,全国形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形成了又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这种新的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也让乡村特色产品具备了“独一份”“特别特”的魅力,在市场叫好又叫座。
农民不只是原料的供应者,还是后续产业的参与者
“街口进街源,只见高山不见田,蓑衣当被盖,辣椒当咸盐。”安徽省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峭壁嶙峋,林深似海,67岁的村民胡继高跟记者说起这里祖祖辈辈的生活艰辛。
放眼望去,沟壑纵横,种粮肯定不灵,于是蜈蚣岭村进行结构调整,改成种茶。收入有了,但还比较低,因为茶品一般,在市场也没有太大的名气。直到蜈蚣岭村来了山外的城市资本,这里的茶山焕发了青春。茶叶品种改良了,不做绿茶做白茶。改良后的茶叶,不仅让村民增加了收入,阒静的山村也渐渐热烙起来……安徽黄山市母树白茶有限公司和村民一起,在这里建起了蜈蚣岭白茶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精品白茶基地600多亩,公司和茶农通过合作社利益联结、利益共享,去年村里茶农收入接近百万元。
蜈蚣岭村的变化说明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离农民最近,联农民最紧,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城市资本等多要素聚集,形成了融合新气质。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4.9万个农户和5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净化烘干、分级包装等设施,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商品价值大幅提升。
“融合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四链重构,给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这样评价。
产业链延伸,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不断完善。
价值链提升,从各个环节层层提升农业价值,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供应链重构,在“三二一”或“三一二”多种融合中增强供给侧适应性,引领一产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组织生产。
这3个“链条”,紧紧地将农民与市场连接在一起。农民不再只是原料的供应者,而是后续产业的参与者和共享者。
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农村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增收的后劲更足了。
1998年出生的袁桂花,在快手上的网名昵称是“爱笑的雪莉吖”。这位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凤城镇雷寨村的小女生,天天忙着在“云端”销售自家做的霉豆腐等特色农产品。
就这么一吆喝,桂花一家的年收入从3万多元变成了20多万元。雷寨村秀美风光也在网上蹿红,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农家乐纷纷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