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作人员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进行“中国航海日论坛”花卉景观布置。(徐能摄)
“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明天是第15个“中国航海日”,各地围绕航海日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弘扬航海精神、助力交通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的博大、壮美,海洋的富饶、神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航海人前赴后继。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就驾驶舟船,踏上了海上远航之旅;早在殷商与西周时期,我们先人已然造出了船舶,并学会以帆借力航行。而郑和、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又一次次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神话。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航海让不同文明有了碰撞与交流。
宁波,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从古老的河姆渡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港,从徐福东渡到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从“五口通商”再到“宁波帮”闯荡天下,海洋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意义上,宁波城市的“精神气质”,与伴随人类航海征程铸就的航海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海洋文明、海洋文化成就了宁波城市包容兼蓄的开放胸怀,也成就了城市的繁荣兴盛。而这,或许正是“中国航海日”这一“国字号”论坛选择长期落户宁波的原因所在。
今天,有着海丝古港“活化石”之誉的宁波,城市发展已全面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向前眺望,五年、十年、百年——前面等待我们的,仍然是一片无限广阔、充满机遇的希望之海、梦想之海,也必然是一片充满艰辛和考验的挑战之海、奋斗之海。“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面对未来那些未知的“海域”和“航道”,面对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惊涛骇浪”“急流险滩”,我们当如何应对?答案是:激扬航海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毅前行。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如同航海一样,必须时时校正航行的方向,一刻也不能松懈。实践证明,一座城市能够激流勇进、行稳致远,一方面要“好风凭借力”,善于抓住各种历史和政策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另一方面,一旦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专心致志地“掌好舵”,无惧风雨、勇往直前。我市正在推进的“17+1”开放合作、“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都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一片浩瀚的希望之海,必须“一篙接着一篙划”,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的绝不“收桨”。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折射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以及对未来征程“一帆风顺”的期待。事实是,大海潮起潮落,选择航海,就注定选择了与风险为伍、与挑战相伴。航海,最需要的是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意志。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如此。面对城市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想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快人一步,就不能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或者正在走的路,就不能热衷于待在“浅水区”“舒适区”,必须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敢打敢拼的精神、勇立潮头的豪情。只有心怀大海、志在远方,在战风斗浪中激扬进取精神,在应对、化解风险挑战中增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才能真正体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愉悦。
人类的航海事业,促进了世界的开放、交流与合作。今天我们谈航海,实际上也是在谈一种开放的精神。而开放,正是港城宁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宁波就是靠开放“起家”的。未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把“航线”延伸到更多地方,不断扩大城市的“朋友圈”;在用发展成果服务世界的同时,注重吸纳人类一切先进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提升城市的品质、综合实力、国际化水平。
航海,还是一项“同舟共济”的事业。每一次成功远航,都离不开参与者的精诚合作,只有“众人划桨开大船”,才能“不惧风浪勇向前”。城市建设发展乃至城市文明提升,也离不开这种精神。只有每个市民把自己的事业与城市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动融入其中,当好城市的主人,真正做到同心同行、共建共享,我们才能尽快补上城市发展的短板,让城市早日变成人们所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