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指出了新時代推動文化建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不忘本來:為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植根塑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習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來”,既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源頭,也涵蓋在此基礎上產生並發展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不可割裂。不忘本來,就是要堅決守護好我們的文化根脈,對其進行傳承與弘揚,為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植根塑魂。
堅持不忘本來,要堅定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度認同、倍加珍惜、大力弘揚。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厚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當今世界,漢語熱方興未艾,孔子學院在很多國家廣受歡迎,折射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俱增的吸引力、影響力。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為了把它當作古董擺設,也不能食古不化,而是要發揚光大,推動其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使其更好地服務現實。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堅持不忘本來,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文化虛無主義。習近平同志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當前,我國主流思想文化健康向上、正能量強勁,但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仍不時沉渣泛起。根之茂者其實遂。如果忘其根本、挪窩倒騰,生搬硬套、強行嫁接,就等於丟掉了精神世界的“身份証”,就無法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千百年來凝聚、積澱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精神支撐。惟有始終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新時代的文化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吸收外來:為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提供養料和活力
實現文化繁榮發展,既需要不忘本來、植根塑魂,也需要吸收外來、交流互鑒。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習近平同志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在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的過程中逐漸豐富、成熟、壯大的文明。吸收外來,就是要善於融通國外各種有益的思想文化資源,大膽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源源不斷地提供養料和活力。
綜觀世界文化發展史,不同文化互相開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補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歷史也昭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隻有廣泛吸取外來文化的優秀元素,才會更豐富、更博大,才會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閉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導致僵化、停滯和落后。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國與國、民族與民族、文明與文明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正在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必然要求我們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在“各美其美”前提下,實現“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堅持吸收外來,要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精髓,堅決摒棄心胸狹隘的排外主義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義,以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大國氣度,了解並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開放自信地與之交流、交融和互鑒、互補,避免文明沖突,實現文明和睦。習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中,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他還強調,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我們要始終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地位,自信而有原則地吸收他人之長,不盲目選擇,更不搞全盤西化。對待外來文化,要立足國情進行中國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外來文化中優秀的、有生命力的要素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面向未來: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