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如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时尚
时尚
2019-07-14 22:06
来源:互联网

  如何利用南京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对其保护?如何以保护老城风貌为重要前提,改善中华门城堡地区交通?如何充分利用颐和路丰富的历史价值,带动周边地区整提升……

  由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南京古都学会等承办的“根和魂——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于13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江苏各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以及专门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研究、问题、建议与对策。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总量多,但缺少多元利用

  对策:构建“336”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孙静等人就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利用的思路和原则、规划策略。

  经党史部门认定,南京共有红色文化资源点约有165处,数量相对较多。而且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资源类型全面丰富,显示了南京城区与乡村协同作战、明战与暗战结合的红色历史,在全国少有。

  但目前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点还缺少系统研究和保护,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中只有61处资源纳入文物保护系。此外,南京现有的红色文化展览和纪念设施利用层次不高,参与性较弱,形式单一,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还有不少资源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甚至是无人知晓的状态。

  孙静提出了全域构建“336”的结构性保护利用空间格局的策略。即依据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和南京山川形胜本底条件,利用道路和水系,在南京构建“三大红色文化板块”+“三条主题串联线路”+“六个核心集聚区”的总体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路网饱和度持续增加,长干桥承受得了吗?

  对策:长干桥两侧新建平行辅桥

  中华门及周边区域由于地处老城区,现如今主次干路网密度失衡,长干桥交通流量较大,饱和度较高,除承担到发性交通功能外,还承担大量通过性交通,造成严重阻塞,大量的机动车交通给中华门城堡、长干桥等文物保护带来了一定隐患。

  并且随着中华门地块周边的开发建设完成,片区内将引来大量旅游交通,周边路网饱和度也将持续增加,长干桥将无力承担未来交通量。

  针对当前交通困境,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提出的方案引起与会嘉宾的广泛讨论。

  他提出将长干桥改为纯步行桥,两侧沿东西券门新建14米宽的平行辅桥。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杨涛说:“这样机动车道就变宽了,能够满足大型车辆通行要求;此外,行人专有路权,车流与人流冲突就减少了;第三,车流更加顺直,视野更加开阔,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颐和路太大,怎么玩才能读出南京韵味?

  对策:打造南京最有特色的“民国文化步行径”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重要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片区之一,也是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如何才能发挥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建筑文化价值,与周边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旅线路,带动周边地区整体提升呢?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对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特色资源串联路径开展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打造南京最有特色的“民国文化步行径”的思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汪晓茜介绍,所谓的“文化步行径”不是一条路,而是标志串联的游览路径。通常针对一片区资源点“多而散”的特点,结合旅行和出行,将沿线文物点、历史建筑、记忆点、城市景观串联,形成地区文化纽带。

  针对颐和路片区的特点,联合研究团队规划了两类路线:一类是以民国建筑为主体的串联线路,例如“公馆线路”、“行政和公共建筑线路”、“高等学府线路”;另一类是基于时间的串联线路,包括“半日线路”和“全日线路”。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财富生活      奇闻      异事      社会万象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