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歌与IBM是2008年下场,为云计算赛道第一批选手。
2、没有对B端的深刻认知,没有对成熟曲线的远景前瞻,自然无法理解云计算的发展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做得最好、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做得最好都是电商企业。
3、谷歌试图切入中国云计算市场。
全球云计算赛道,谷歌身处位置颇为尴尬。
明明是云计算市场最早一批下场的玩家,如今却被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光环所掩盖,常常被世人忽略。
不甘落后于人,在今年5月举办的2019年谷歌云年度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明确发出挑战信号,开启不断补短板的大动作。
6月6日,谷歌宣布将以26亿美元收购数据分析软件公司Looker,这是其云业务史上最大一笔收购;6月28日,宣布将旗下网络安全公司Chronicle并入谷歌云;7月12日,宣布将以两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初创企业Elastifile。
谷歌云,为客户提供的商业数据分析工具相对薄弱,而Looker擅长帮助客户重整行业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缺乏独立、专门为其服务的数据保护力量,而Chronicle的优势就是数据保护;轻量化服务也不足,而Elastifile正好擅长此道。
这次步步为“云”的苦心,能换来多大的成果呢?
下场虽早、发力却晚
鲁迅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
2006年,亚马逊率先尝鲜云计算,为全球第一家切入赛道的公司,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云计算的真谛。
作为拓荒者,亚马逊AWS提供的服务最齐全,譬如针对频繁读写的热数据提供SSD storage存储服务,针对备份的冷数据据提供Glacier存储服务,而针对正常数据提供S3存储服,而多数云计算平台仅提供1~2种服务。
高盛将其评为全球最大两家IT基础设施技术(编者注:服务器、带宽、算力等)公司之一,另外一家是阿里云。
富有前瞻性,令亚马逊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并一直称霸赛道,迄今为止其领跑者的位置无人可撼动。
贝佐斯曾做过总结:“AWS展现出亚马逊追求理想与敢当风险的绝佳例证。”
谷歌与IBM是2008年下场,为云计算赛道第一批选手。
那一年,谷歌发布了Google App Engine,基于谷歌数据、服务器开发企业软件,初衷设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由于支持的编程语言少,产品并未大规模被使用。
前谷歌 CEO埃里克·施密特曾感叹:“我们没有把正确的踏脚石打入云层。”
反观IBM,靠卖云计算服务器做到市场第二,服务器产品是其“护城河”,但也束缚了手脚、限制了业务拓展空间,导致后期竞争乏力。
不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谷歌并未焦虑,称霸全球搜索市场,广告收入源源不断,云计算在其眼中不过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赛道。
直到微软Azure、阿里云大放异彩后,谷歌心中才慌了。
阿里巴巴是2009年、微软是2014年切入云计算市场,这两家比谷歌下场都晚,却都实现了反超。
据国际数据机构IDC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公有云市场前三分别为亚马逊AWS、微软Azure与阿里云,IBM、谷歌云位列第四、第五。
2015财年(编者注:非自然年),阿里巴巴首次披露云计算业务,营业收入为12.71亿元,到了2019财年营业收入增长到247亿元,4年时间增长约19.43倍,年平均增速约为485.84%,在资本市场这个成长速度颇为罕见。
阿里巴巴除了在硬件基础下了血本,还自研、迭代了全套云计算软件基础,为反超提供了物质基础。
阿里云成长速度颇为罕见
而在2014年之前,微软被华尔街视为“生命周期走至后半程”,直到微软Azure与原有产品线无缝融合,围绕微软庞大的用户群体做文章,完成从单一卖产品到云生态体系的转型,再度成为华尔街的宠儿,被誉为“唤醒公主的王子”,市值增加了4倍多,老树开花。
谷歌后知后觉,云计算赛道为互联网巨头不可或缺的主流赛道,行业天花板遥不可及。
于是,2015年谷歌调整了组织架构,成立谷歌云事业部,聘请硅谷传奇女性、 VMwar创始人戴安·格林掌舵新部门,其直接向CEO桑达尔·皮查伊回报工作。
谷歌云事业部第一任掌门人戴安·格林戴安·格林决定重塑谷歌云业务,并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谷歌云要与广告业务比肩。
首先,将此前分散的云计算业务归集一处。
其次,丰富产品线,原有业务Google For Work、Google Apps、Chromebook等偏重企业场景应用,衍生至存储、算力等需求。
最后,重构了谷歌云销售团队,横刀夺爱从亚马逊手中抢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微博鼻祖Twitter等知名公司。
然而,当前云计算为增量市场,并非存量市场,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状态。
4年过去了,谷歌云虽然发力了,但市场份额仅有微软的一半,迄今谷歌近90%的收入依然来自广告,云业务与赛道上对手的差距并未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