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在山间的崎岖的小路上,风雨无阻地为27名重残少儿送教上门。他们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篼老师”。
老师们为残疾儿童家送去衣服、食物。熊晓华 摄行走山间的“背篼老师”,让农村残疾儿童读上了书
在四川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了一群有不同程度残疾的学生。刘明才是学校的校长,从2004年建校至今,细心的他在每年招生中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年招生,都有不少家长来咨询,关于重度残疾孩子没办法来学校读书的问题。”
通过调查,刘明才发现,在仁寿县,有许多因病情、交通、家庭条件而无法到学校来读书的残疾儿童。“这些孩子也有学习的权利,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享有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于是,从2014年开始,刘明才组织学校所有老师参与送教上门。
“每一年,学校都会对全县的残疾儿童进行筛查,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来进行安置。”刘明才告诉记者,轻度的残疾儿童会到普通学校进行安置;对于中、重度残疾儿童,会实行特殊学校安置;对于多重残疾、极重度残疾,不能实现学校就读的儿童,实行送教上门和机构培训的方法。
刘明才说,目前,有27名残疾儿童因身体的原因,无法和同龄孩子一样走进校园读书,经过学校沟通后,他们的家长愿意孩子接受学校的送教上门帮助。
老师们为残疾儿童家送去衣服、食物。熊晓华摄于是,来自四川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的40名老师,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服务队。服务队的老师们每人每月送教上门四到六次,给这群特殊孩子讲授生活语文、美工、运动康复等课程。由于孩子们的家庭条件艰苦,老师们上门送教时还会给他们送去衣服、大米、猪肉、食用油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为方便携带,老师们多用背篼将教具、学具等物品背往学生家中。
一来二往,送教老师就成了行走在乡间的一道“特殊风景”,“背篼老师”也因此成为送教老师的美名。
第一次送教上门,她忍不住潸然泪下
颜志霞就是“背篼老师”队伍中的一员,今年34岁的她已经从事教育工作14年。目前颜志霞担任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平时周一至周五,颜志霞在学校进行授课,到周末或节假日时,她便组织同事一起到重度残疾的孩子家送教。
颜志霞到小豪家送教。熊晓华摄“当知道可以为这些孩子送教上门的时候,我相当激动,我很想去为孩子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颜志霞说,在她很小的时候,一次矿难使她的父亲下肢瘫痪,从此坐上了轮椅。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乡亲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她家度过了难关,给她带来希望。也是通过这件事让颜志霞暗下决心,要延续乡亲们的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于是,颜志霞大学便学的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来到四川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2016年,颜志霞第一次为重度残疾儿童小军、小云送教上门。“今生我都不会忘记第一次送教时的情景。我们驱车到公路的尽头,又背着背篼,沿着泥泞小路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小军和小云的家,他们一家四口已经在院坝里等着我们了。”颜志霞说,寒冷的冬天里,他们一家四口均衣衫不整,特别是小军的弟弟小云一丝不挂,站在泥巴上四处张望。这样的场景让她无比震撼。
蜿蜒崎岖的山路。熊晓华摄“经过我们的评估,两兄弟患有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看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稀饭,两兄弟还满脸泥巴,骨瘦如柴的样子,已是母亲的颜志霞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想,他们不但应该享有均衡教育的权利,还应该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权利。从那一刻起,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再难,送教上门也要前行。”颜志霞说。 她四处忙碌奔走得到家人支持 在送教上门中,每组老师负责教学的重度残疾学生是固定的,从接手便会一直上门送教,直至孩子的情况有所改善,能够来到学校里上学。颜志霞小组目前负责的学生分别有:12岁、患有智力障碍的小豪,15岁、患有精神障碍和严重癫痫病的小婷,17岁、患有智力障碍的小慧,以及10岁、患有重度自闭症和精神障碍的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