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林间小道,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只小鹿欢快地跑来饮水,与同在溪边树上停留的小鸟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突然,小鹿抬起头看向远方的草丛,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大型动物靠近的危险信号,受惊的它立即转身跑开,树上的小鸟也受惊飞走了……
热闹的大兴安岭森林里,每天会发生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模拟真实的场景,生动呈现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壮美内蒙古”主题展内。
3D打印恐龙蛋模型。
美丽的珊瑚标本。
模拟火山喷发科普教学。
一位小学生饶有兴致地观看展品。
AR技术、三维全景博物馆“动”了起来
“我们运用全息影像技术,结合AR望远镜、精准投影、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段,与馆内打造的现实场景动静结合,无需佩戴任何设备,观众就仿佛身临其境。”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三维全景成像,是由多角度拍摄数张照片,使用专业三维平台建立数字模型,用全景工具制作而成。由于它具有真实性、全视角等特点,逐渐在不同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馆内,长达39米的“三维建模”巨幅曲线投影“草原的一天”,结合声、光、电技术,向人们展示壮美草原日出日落,牛羊闲适漫步的生动画面,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感。转动展台的草原景观AR互动台,对准实景场地上的人物及动植物,相关录音解说、文字、图片等介绍就会清晰呈现,多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通过电子场景与真实展物相结合,不知不觉感到自己仿佛融入其中,内蒙古的草原风情一览无遗,很过瘾!”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兴奋地对记者说。
3D打印高冷藏品“触手可及”
如今,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风靡世界,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可以有效解决贵重及大型艺术品展览的问题。“只需要将文物进行三维扫描,然后用电脑做成三维图像,打印机直接打印,不仅能达到零误差,更节约时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恐龙厅是馆里的明星场地,展厅入口,一只巨大的3D打印恐龙蛋正在展示恐龙的孵化过程。记者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恐龙、恐龙蛋、恐龙脚印等3D打印技术复制出的模型可以让观众亲手触碰,比起观看保存在玻璃柜台中的真品,更让人获得别样的真实体验。
同时,自然博物馆还创新性地设置了大量高科技场景互动,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46亿年前地球喷发的岩浆。从时间到空间,观者可在高科技游戏互动装置中探索自然科学,思考有关地球与生命的奥秘。各种高科技展览方式及互动装置,让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展览内容,而是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获得如同在游乐园一般的乐趣。此外,除了多媒体展示、自动语音讲解、手机APP、互动查询等常规展示方法外,该馆还运用了语音导航、二维码扫码自助语音讲解等功能,从动漫到VR,从全息舞台到沉浸空间,通过数字化的新技术让博物馆“动”起来、“活”起来。
“我们在国内自然科学博物馆中率先尝试运用AR技术、声光电结合视觉体感、3D场景互动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与珍品化石原件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自身与电子场景相融合,打造寓教于乐的新型自然科学博物馆。这些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展陈、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使博物馆拥有了与观众沟通的良好平台,也为观众贴近藏品、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馆馆长王军有对记者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