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有一所实体书店成焦点 大学生阅读来不来?

时尚
时尚
2019-07-26 19:34
来源:互联网

  教育部: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实体书店

  2018年的调查显示,45.59%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之内,37.67%是1到3小时,一加起来已经80%多了,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给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如玩手机的时间。可能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官网24日发布了“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的意见。为什么2016年就开始提这件事,到了2019年又再提?有了书店,大学生就能真的开始更多阅读吗?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实体书店,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高校应有一所实体书店成焦点 大学生阅读来不来?

  《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共有两千多字,九个方面。与社会上的实体书店相比,教育部的意见鼓励校园实体书店要针对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师生实际需求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做精做大细分市场。而最令公众关注的是,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场地租金、水电费等日常运营费用方面对校园实体书店给予必要的减免优惠,根据实际情况在设备设施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大学实体书店现状:成本居高不下 倒闭屡见不鲜

  位于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内的鹿鸣书店,已有20年的历史。鹿鸣书店的创始人顾振涛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当初的愿望很简单“若干年后,希望哪位复旦人在撰写回忆录时,还能想到20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书店,以及它的一些故事。”而他们的经营之道则是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教育部出台的这个指导意见,无疑为顾振涛当初的情怀增添了新的动力。

  复旦大学的鹿鸣书店是幸运的。事实上,关门、撤退是很多大学实体书店的普遍选择,“大学书店5年间倒闭近半”、“为何如今校园容不下实体书店”等新闻也屡见不鲜。

  高校实体书店的成本始终高居不下,而其中最大的运营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位于华东理工大学的陇上书店,虽然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负责经营管理,但一年5个员工四五十万元的工资,十万多元的水电费、办公费等净支出,也令他们不堪重负。

  除了实体书店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受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数字阅读和网络购书的冲击,也令部分校园实体书店的经营雪上加霜。

高校应有一所实体书店成焦点 大学生阅读来不来?

  在高校内都要设立实体书店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现实中会不会真的变好?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8年的调查,现在高校内没有实体书店的达到30%,现如今教育部有了明确要求,恐怕这30%就要变成零。但是书店也基本上以教辅类书店为主,跟人们期待的校园里实体书店应该拥有的书还是不太一样的。

  教育部的官网强调给的很多优惠政策,针对校园实体书店是场地租金、水电费应该给予必要的减免,向公益性转变,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建立复合式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可能有书、咖啡等,或许有一些学校还会开到晚上12点,甚至24小时营业,与图书馆、出版社和后勤服务实体互动合作,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跟图书馆有所区别呢?与勤工助学和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这要解决它的人力成本等等很多因素。

  实体书店与图书馆 应该有何区别?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认为,现在大学生习惯于到图书馆去看书,顺便做自习。如果说是强调实体书店,那就必须回到实体书店的基本功能——图书销售。

  顾骏:现在你去问大学生的话,为什么看一本书一定要自己买来呢?比如有学生问,老师我需要去买什么书,我跟学生就有一个说法,如果这本书你觉得值得读三遍,那么差不多可以买书了,如果只是看一下的话或者是翻阅一下找一遍资料的话,说一定要去买书,我想学生也未必接受。

高校应有一所实体书店成焦点 大学生阅读来不来?

  “高校没有书馆,只有饭馆”这是几年前,舆论对高校书店生存状况的担忧。担忧高校书店的背后,实际是大学生越来越少的阅读量。现如今,高校里的现状又是怎样的?

  在上海复旦大学里,这家经世书局显出了浓郁的文艺气息。这家隶属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综合性书店,成立于1993年。20多年的时间,也让它经历过实体书店的困难时期。正值暑假,但书店里依然还有来阅读看书的学生。而对于他们来说,校园里的书店和校园里的图书馆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和需求。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告诉记者,高校内的书店专业性更强,更讲究实用。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大学生      书店      浅阅读      阅读时间      阅读习惯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