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垃圾分类产业被催热。
垃圾分类已在我国推行近20年,上海执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式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而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很快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垃圾分类新风尚背后,新的产业蓝海正在开启,有机构预测,垃圾分类有望打开一个万亿级的新市场。垃圾分类迈入“强制时代”,是否会形成风口?行业产能能否满足需求?谁又会是产业链中最大受益者?
新京报记者就垃圾分类政策带来的产业影响以及行业现状,采访了行业专家张晓文以及天能循环集团总经理助理赵创业。其中,天能循环集团隶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天能集团,天能循环集团位于浙江长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1000亩,每年可处理废铅酸蓄电池30万吨,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基地。
谁迎黄金期?
环卫设备企业直接受益
新京报: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后,这个产业链中的哪些企业受益最大?
张晓文:单纯就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环节,其实在整个环卫产业中就占大约5%-10%,环卫产业的大头还是后续处理包括清运、处置、焚烧或者填埋等。
现在来看环卫产业肯定会受益,最直接的是环卫设备企业,看当下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股价就知道。政策执行以来许多环卫相关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
新京报: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已经应运成立,包括科技领域做分类的公司。你对此怎么看?
张晓文:目前我们看到这个行业中出现的一些新企业,其实主要做的是有价值的物资回收,这是较为狭义的一环,涉及的有价值垃圾在产生垃圾总量中可能占比不到10%,并且这些公司的模式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回收形态,可能只是省去了废品收购站、拾荒者的环节,直接下沉到一线去做回收。我不排除其有社会意义,但我看不到经济价值。这个市场可能会产生一些周边服务,但很难形成独立产业。
环卫行业更大的一环,还是垃圾总量中占比达90%甚至95%无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其清扫、收集、转运、处置更值得关注。
新京报:你之前介绍,国内环卫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到30%,行业前三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其中原因是什么,未来会出现龙头企业吗?
张晓文: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处于政策的起步阶段,未来有希望能达到80%。目前还没有一家主业为环卫的A股公司上市,未来肯定会催生一批上市公司,我觉得会在十家以上。
“钱”景有多大?
废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超百亿
新京报:以废旧电池处理回收为例,目前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概为多少?
赵创业:废铅酸蓄电池领域的话,每年利润率一般是在5%到10%之间,投资回报是在三年左右,属于较好的。天能原先是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回本,近两年再生铅装备投资比较大,拉长了投资回报周期。
新京报:国内旧电池回收和处理市场规模有多大?
赵创业:国家工信部和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总计的产铅量是471万吨,到2018年产铅量保持增速,为511万吨,其中2018年再生铅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25万吨,占到铅产量的44%,印证了我国铅消费的逐步增长主要是通过回收利用废铅酸蓄电池作为补充,意味着再生铅产业在逐步扩大。
以废铅酸蓄电池为例,2018年我们国家大概产生了500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当年电池的价格在每吨一万元左右,意味着这个市场的规模约为500亿元。目前参与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的多为龙头生产企业,有天能、南都、超威等。
新京报:铅回收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重点吗?
赵创业:废电池90%的价值在于铅,铅回收的主要原料来自报废蓄电池。再生铅的污染只有原生铅40%左右。此外,再生铅原料更易获得,目前国内再生铅工艺的回收率已经可以达到98%。
新京报:就国内旧电池回收整体市场来说,当下经营状况如何?
赵创业:旧电池的回收过程其实是一个综合利用产出的过程。目前国内旧电池回收利润相对比较微薄,主要受到不法回收商贩低价竞争的影响。不法回收商贩运行成本非常低,两三人加一辆车就可回收,而正规的回收商从运输、仓储、环保处置整套流程都需要规范化操作,比如须使用危化品运输车,导致成本较高。